生涯规划,就是帮你搞明白,你是谁,你想去哪,以及怎么去。如果你自己是一辆车,你会是一辆什么车?
01.小游戏:
想像一样下,在你的人生中
*你开着一辆什么车?
*车里有谁?
*你准备开去哪里?
*你沿途希望经过什么地方?
车,意味着你的自我概念,不同车款都代表对自己的人生定位、期望、状态,例如顶尖高档的法拉利、高大上的宝马、翻山越岭的越野车、承载万物的卡车、轻装简行的自行车等。
身边座的人,往往是你做决策时很重要的人,例如:伴侣、家人、朋友或自己一人
准备开往的地方,是你这个阶段的目标。热闹的都市、宁静的丛林、险峻的山峰、辽阔的大海或是等待青年的小镇。
路径,是你希望经过的经历
02.
这是一个人生规划的思考方式 - 车日路模型
一个好的职业发展计划由三个部分组成:目标-自我-路径
1.日是你要去的地方和目标,什么是你的职业目标呢? 短、中、长期目标分别为何? 有1年、3年、5年的规划吗? 如果排序,什么是最重要的? 哪些是可以排到后面的?
2.路是你要走的路径,对于目标,你的路径清晰吗? 分成哪几步? 若不清晰,谁有可能知道呢?
3.车是你自己,对自己这台车的马力、底盘有信心吗?需要提升什么、动力来自哪里、你是通过什么持续加油的呢?
03.三种策略
自我-目标-路径,三者构成了一个简单的思考题。
职业发展的过程就是思考、践行车日路模型的过程,任何事情都需要两次创造,一次在脑海里、一次在现实中。
职涯过程中若感到迷茫、纠结、焦虑,那肯定是三者发生了不匹配,而大部分的时候,你可能会发现这三者没法完美统一,这时候有三种校准策略可以选用:
升级车:职业发展的初期,头三年,主要任务是学习和成长,让自己持续增值。可选择一位你认可、早你五年入职场的前辈作为标竿人物,研究他的发展路径、具备的能力,一路学习跟随。
选好路:职业发展中期,约25~40岁,职业中期最重要的是做好几次平台和行业的选择,何种专业/专长、大公司or小公司or创业、本行or新行业? 综合考虑路和日,即使路径不一定直指自己的目标,如果路好走,宁可一思进、不可一丝停,持续增值,升级自己,只要大方向不错,总会开到的。
做自己:职业发展后期,约40~60岁,体力、精力都在下降,但智慧和资源在顶峰,去想去的地方,走最适合自己的路,发挥自己的天赋、长才,追求社会价值和自我实现。
在未来的职涯,我们要强化我们的能力和装备,清晰我们的目标和达成路径,加速奔跑在驶向未来的道路上。
*做车日路练习时一定要记得这三点:你是谁、你想要什么、以及最重要的-如何达到。
(这是最重要的东西,而总是最常被忘记)
職場即道場,我們在其中認識自己、檢驗自己、也創造自己,成為一個自我和社會都獲益的人!
問題與思考:
1.你是辆什么车?你要去哪里?你准备如何去?
》我希望自己是一台路虎, 优雅、内敛。马力充足、驾驭性高,能处理多种情况,在复杂路段可以驾车技术凌驾进口双B。
我想去远方,通往财富自由,陪伴子女长大。目前不知道如何去,但我知道路径会是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且创造价值。目前开车的方式是不断观察身旁经过的路径,培养感知、寻找机会,同时不断学习成长,升级自己。
2.你现在处于什么阶段?你会选择3个策略的哪个策略?你是要升级车?还是选好路,还是做自己?
我处于选路阶段,工作5年、年过30。在这情况,也许就是老师说的 :宁可一思进,不可ㄧ思停吧。期许自己升级认知,拓展视野,在合适的机会,关键的转折,做出最有利的选择。
目前在金融业,平台还算不错,但行业感觉是个倚靠政策面的地方,在互联网便利(分食)金融业务的现今,短期还能有些发展,但长期而言应思变为宜。专业部分,都是些操作面和法规面的,投入时间就会熟悉,真正算上专业的,我想应该是属人的各面向,对外开拓维系合作结案,对内沟通协调资源调度,都是在跟人打交道,是件大部分人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深入做,可能也是件非常烧脑复杂的事。现阶段续留大公司寻求平台发展,暂不考虑小公司或创业,短期内自我评估不合适。至于行业面,就先以手上的资源为基础发展吧。
(本文是得到app专栏-超级个体的阅读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