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过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行为,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当一个人将不可控制的消极事件或失败结果归因于自身的智力、能力的时候,一种弥散的、无助的和抑郁的状态就会出现,自我评价就会降低,动机也减弱到最低水平,无助感也由此产生。
我们看到班上很多学困生之所以不再进步,很多是因为无论如何努力都没有进展,或者进展小不被老师看见,从而逐渐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早上看梁博士讲自主学习时,提到一些家长在孩子三四岁就拔苗助长式地"早教"导致孩子大脑发育不好,从而形成“习得性愚蠢",为学习数学制造了麻烦。我百度了下,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认为,有些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失自信心。在他人的眼里,就会觉得他们“越学越笨”了,这种现象被称为“习得性愚蠢”。形成的原因天外乎用了错的方法,在错的时间,教了错的知识,有点儿拔苗助长的意味,违背儿童的发展规律人为教育,从而在失败后丧失自信,越学越笨。
中午看《持续的幸福》第8章,关于复原力训练时又提到了"习得性乐观"这个词,让我的心情瞬间好转。同是“习得性",之前的“无助"、“愚蠢"让人无奈、心疼、无能为力,又为人们的这种状况深深惋惜。试想,一个人一旦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尝试的勇气,那么,生活中还有什么乐趣,还有什么幸福可言?而“乐观""成长"则让人重燃希望,动力满满。积极心理学的改变,从小小的活动,从一个个字眼开始,让人主动、积极,从而获得持续的幸福,而这些都是“习得"的!是日积月累"习得"的!
所以,只要能"习得",必定可改变。从积极心理学的"三件好事练习"开始吧!每天晚上用十分钟的时间,回想一天里发生的三件好事,写在纸上,再写出这三件好事发生的原因,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别扭,但是一周过后就会习惯,并且逐渐喜欢上它,这个练习也被叫做"感恩练习",是的,所有好事的原因后面,都有被感恩的人,或者是自己,或者是同事,或者是老天爷,或者是一个路人......时间长了,认知就会有松动,幸福的感觉就找到了。
今天中秋,祝大家幸福安康,阖家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