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此文为《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笔记,题目的重字均为二声。
对于我来说,读书,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什么我在学校觉得格格不入,为什么我们大学像大专,为什么我想出国出不了,极其琐碎和繁杂,我很想说,这些书帮我解决了实际的问题,然后我就走上了一条坦荡的康庄大道。但现实是,我读了,也没啥用,我该被排挤还是被排挤,考试该低分还是低分,就这么苦闷的过了四年,直到参加工作,懂得了些人情世故,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以前为难的问题迎刃而解,才明白为什么当时会被排挤,困惑了我那么久的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了。
但是,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我大学四年都没想明白呢,刚开始以为是地域差异问题,我上学的地方风气还是太差,人们思想太狭隘,找不到一点开明民主的影子。直到后来的工作中遇到了新的问题,苦闷的感觉重新回来了,我才意识到,原来是角度的问题,很多时候我只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问题,就犹如井底之蛙,坐井观天,我抬头看到的永远是一片天,思考问题永远是一个逻辑,所以纵使我花再多的时间,也还是跳不出那个坑。刚开始我对于这本书提出一大堆阅读规则很不耐烦,觉得为什么读书还要这么累,但是读到作者对于阅读目的的见解的时候,我觉得非常有共鸣。文章大意如下:
“阅读,是为了增进理解,想要被启发,就是要去理解,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会发生,与其他事实有什么关联,有什么类似的情况,同类的差异在哪儿,此种理解就是从新的角度给他更高层次的启发。”
我天天刷微博,看公众号,读杂志,这些东西一下子就能读懂,不需要任何的努力,它增加了我的资讯,但却不能增加理解力,因为在阅读之前,我的理解力就已经与他们完全相当了,这些文章,没有办法让我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我曾以为,知道,就等于理解,也可以算做学习,记得越多,知道的越多,学的越多。但最后只不过运用了记忆力而已,其实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获,只是知道这件事发生了而已。理解力,是比回答书本内容一些简单问题还要多一点的东西,一个读者要能够正确的回答许多更进一步的问题,才表示有更高一层的理解力。探讨国文全体知识的《文心》中也对此问题有所探讨,“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有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大家于有字的书外,更应留心去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我读那么多书没有用,问题搁置了那么久没有解决的原因了。如果你跟我有同样的困扰,真的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用这本书的方法去研究那些可以给你人生带来改变的经典,你问什么书可以改变人生?这本书里也有写哦.
当然,除了获取资讯和理解外,阅读的目的还有可能是娱乐,这是最没有要求,也是最不需要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事情,本书不是,也没想为你阅读一本明星八卦作指导。
最后最后,书里有一段话我想摘在下面,不想批判,只是质疑
“一个人文素养优良的高中,就算什么也没做,也该培养出能达到分析阅读的读者,一个优秀的大学,就算什么也没贡献,也该培育出能进行主题阅读的读者,大学的文凭应该代表着一般大学毕业生的阅读水平,不但能够阅读任何一种普通的资料,还能针对任何一种主题做个人的研究。四年大学再加上十二年中小学教育,总共是十六年学校教育,其实不该花这么长的时间来学习如何阅读,如果真是如此,这中间必然出了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