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先生》有感
针对北大当时存在的不良风气,蔡元培在1917年1月9日,北大开学典礼上发表演说,他着重提出了三项要求:“拍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并阐明大学的性质是“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蔡元培曾任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教员,深知学生恶习。为铲除科举制留下的劣根,蔡元培清楚,首要改革的是学生观念。他指出“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突出强调学生要把“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放在首要位置。蔡元培的这个演说在广大的师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蔡元培任职期间,吸纳学术界优秀人才,改革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改革整个学校的管理体制,从而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注入北大。
阅读感受: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只要培养大批学者,国家就有希望。他毕生倡导教育救国,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推动中国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复兴。后人评价道:他是新文化运动之父。
南开大学副教授曾说:“错过胡适,中国错过了100年。毕“百年之功”于“百日维新”诚不可信,但胡老夫子所舶来的杜威主义却是一点一滴真诚的社会改造。胡适不仅是约翰·克利斯朵夫,更是奥里维,他是思想之军,而不是暴力之军。他被忽略了,却从未有大能把他击垮。”可见,胡适先生在中国历史上是思想之军,胡适强调:人类进化中所发生的问题都是无从预料的,应该以历史的“经验”和“实验”的方法来解决不断发生的问题。因此胡适一生奉行“多研究些问题,少谈点主义”。胡适先生也强调:忽略真正的文化和教育,仅图一时一势的革命,是不能真正改良社会的。他还提出“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这样的观点,有人说,这位哲人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阅读感受:容忍就是自由的根源。这是胡适先生一生为人处事践行的观点。容忍社会,容忍异己,这是不小的雅量。回归教育,我们也需要多学习,多研究,少谈假大空的观点,课堂真正服务于学生的学,通过理论——实践——反观理论的方式,不断修正我们的教学思想。总之,我想: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学问上的“严格”和待人上的“宽厚”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