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书话——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积累智慧,照亮人生。请立即点击“沉浸书话”关注订阅,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的延伸阅读。
在适应自然变化中,对水患、干旱、气象等自然变化建立了一定认识,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通过观察天象和对事物的记录,构建出了空间方位和文字;
并以此为靶向,铆钉出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企图掌握住自然的变化规律。
三皇五帝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后出现了三皇五帝来治理三界。
三皇:伏羲(天)、女娲(人)、神农(地)
五帝:黄帝(轩辕)、颛zhuān顼xū、帝喾kù、尧、舜
夏朝:禹
五帝——尧、舜神话传说
【尧的传说】
尧是陶唐氏部落首领,后做了部落联盟首领,晚年把帝位禅让给舜,而被传为佳话。
尧严于律己,关心人民,所以后世的传说多歌颂他的仁德和功绩而把他神话了。
尧生活节俭,住着茅草房子,就连屋内的梁柱都是用未经刨过的原木,吃粗米、喝野菜汤,冬天穿鹿皮袄,夏天穿麻布衣,器皿只用些泥碗土钵,从不特殊对待自己。
尧对百姓充满仁爱,哪一个挨了饿,尧就说:“是我使他挨饿的”哪一个受了冻,尧就说:“是我使他受冻的”有谁犯罪受罚,尧就说:“是我使他陷入罪恶”
尧做首领的七十年间,他的部落联盟先是遇到了大旱,天上同时出现十个太阳;后又遇到了大洪水,九州大地汪洋一片,在他领导下都最终得到了治理。
所以当时的人民虽然过了些苦日子,可是对尧始终毫无怨言、衷心爱戴。
后世孔子赞扬尧:“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意思是说:尧这位国君,真伟大呀!最崇高最威严的是上天,唯有尧能像上天那样爱护人民。那种对人民的宽厚坦荡的爱,让老百姓不知怎么说才好。
【羿射九日】
上古时天上有十个太阳,都是天帝的儿子,住在东海之外,故那里的海水像开水一样热,得名汤谷。
汤谷有一棵大树,名叫扶桑,扶桑有几千杖高,一千多围粗。
十个太阳就住在这棵大树上,九个栖息在较矮的树枝上,另一个则栖息在树梢上。
当黎明需要晨光时,树梢的太阳便在咸池洗个澡,然后骑上三足金乌,飞到西方的虞渊,经过一天后再从虞渊中游回扶桑。
十个太阳每天一轮换,照射人间,把光和热撒遍世界,天地万物一片和谐。
人们生活得很幸福,人和动物也能和睦相处,人们因感恩太阳给他们带来光明和欢乐,经常向天空膜拜。
可日子过长了,十个太阳觉得无聊起来,他们觉得能一起周游天空会更有趣。
于是,当黎明来临时,十个太阳一起踏上了穿越天空的旅程。
十个太阳像十个巨大的火团,烤焦了大地,引发的大火又烧死了许多人和动物。
树木、庄稼和房子都被烧成了灰烬,人和动物发疯似地寻找避灾的地方。
河流干枯,大海干涸,鱼都死光了,水怪爬上岸偷窃食物。
农作物枯萎,人和家畜断绝了食物,人不是被高温烧死,就是成了野兽的食物。
尧他看到人民受到这么大的苦,却又没办法,只得向天帝祷告,祈求天帝解除灾难。
在尧的祷告下,十个太阳一同上天的事被天帝知道了,他非常生气,派天神羿去人间解决。
羿离开天宫时,天帝赐给他一张神弓,十支神箭。但心里却舍不得自己孩子受伤,于是嘱咐羿:“你用这神弓神箭吓唬吓唬孩子们就行了,别真伤了他们。”
羿接受了任务,辞别了妻子嫦娥,就带着神弓神箭下凡了。
羿到了人间,只见遍地哀嚎,心中很是气愤。他立刻登上五台山,站在最高峰拉开神弓,搭上神箭,对准太阳,装出要射的样子。
羿本来想按照天帝的意思吓吓他们,叫他们别再胡闹,恪守本分,遵守天规。
可是这些被娇惯坏了的天帝之子,非但毫无悔意,反而奚落他,嘲笑他,变本加厉地施展神力炙烤大地。
“你们再不回去,就别怪我箭下无情了。”羿拉满弓,大声警告着十个太阳。
但他们知道羿是不能拿他们怎么样的,不仅不怕,反而得寸进尺地叫嚣起来!
羿最终被激怒,他不再客气,对准天上连珠一般射出神箭,一连九个太阳被射下。
看到这种情况,尧急忙抱住羿的胳膊求他留下一个,如果没有太阳,人也活不成了。
最后一个太阳早已被吓得瑟瑟发抖,颤声求饶。
从此,这个太阳每天东升西落,尽职尽责地温暖着人间,万物生存、人们安居乐业,羿也返回天上去了。
【嫦娥奔月】
羿射死天帝的九个儿子,得罪了天帝,天帝将羿和他的妻子嫦娥贬到了人间。
羿和嫦娥在人间受到了欢迎,嫦娥每天和妇女们一起养蚕织布,羿则和男人们一同打猎、耕田,在人间过着快乐而幸福的生活。
一天,羿忽然看见嫦娥闷闷不乐地对着镜子,才惊觉他们已经是凡人了,会衰老病死。
于是羿决定去西王母那里求长生不死药。
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羿就背上弓箭,大步向西王母住的昆仑山走去。
昆仑山是天帝设在下方的帝都,居住着许多天神,西王母住在山顶上的少广洞。
昆仑山高大险要,方圆八百多里,高八千多丈,山的周围是玉石栏杆,有神兽开明守门。
山下环绕着一条很深的弱水,大雁的羽毛掉进去都会沉没,弱水外面,有一圈昼夜不熄、长年燃烧的火焰山,让普通人谁也来不了这里。
西王母是掌管疾病和刑罚的女神,她的长相很奇怪:披头散发,戴着玉胜,两颗虎牙从嘴角直伸出,屁股上长着一条豹子尾巴;平时好大声喊叫,很威风,山上的神仙们也都怕她。
西王母的身边,还有三只神鸟,是专门给她取食送饭的。
羿曾到过昆仑山,对山上的道路比较熟悉,于是他顺利地到达了少广洞,羿拜见了西王母,并说明了来意。
西王母很善良,对羿的遭遇很同情,于是慷慨地答应了羿的请求。
西王母拿出两包仙药,对他说:“这药是用不死树上的不死果炼制而成,不死树三千年一开花结果,炼药又要三千年,所以神药非常珍贵,吃一包能长生不死,吃两包能飞升成仙。”
于是便给了羿两包,让他和嫦娥一人服用一包,羿千恩万谢地把药接过来,小心翼翼地揣在贴身的衣兜里。
西王母又对羿说:“吃药的时间最好在八月十五日月圆的时候”,羿记住并辞别了西王母后,日夜兼程赶回家中。
嫦娥听说羿求到了不死药十分高兴,两个人约好到八月十五月圆时一起吃。
可在羿回来时,离八月十五还有好几天,于是他们俩照常参加劳动,嫦娥采桑养蚕,羿和其他猎户出去打猎。
这天,羿要去洛水打猎,要几天才能回来,临走时,羿再三保证八月十五晚上一定回来。
转眼到了八月十五。
这天早晨,嫦娥照旧跟一群妇女出去采桑。其中有一个叫长舌的妇女,专爱播弄是非。
长舌对嫦娥说:“我昨晚听人说,你家羿在洛水边打猎,遇到了河伯的老婆洛神。
并告诉她“洛神很漂亮,羿和她一见面就爱上了,听说八月十五,就是今天要成亲”。
嫦娥听了,吃了一惊,但因为长舌平时总爱传些闲话,所以她这些话,嫦娥也不大相信。
她相信羿晚上一定会回来,但嫦娥一直等到半夜,羿却没能回来。嫦娥这时相信了长舌的话,悲痛欲绝。
她心想:“他既然变心了,我一个人留在人间又有什么意思呢?”
于是她擦干了眼泪,拿出不死药来一口吃下去,不一会儿,就飘起来从窗口飞了出去。
羿因为路跑远了一些,赶回家晚了,他惦记着与嫦娥的约定,心里很着急。
可当他回到家后,却发现嫦娥不见了,桌子上放着装不死药的空盒子。
羿非常悲愤、失望,一夜没有睡,独自在月色皎洁的院子里徘徊。黑黑的夜空悬挂着一轮圆圆的明月,皎洁的月光给大地涂上了银色的清辉,使大地显得格外空旷宁静。
嫦娥不想见到从前认识的天神,于是飞到月亮上去了。
月亮上有一座很大的宫殿名叫广寒宫,在这座宽阔的宫殿里,只有一棵五百多丈高的大桂树,树下有一只小白兔和一只三条腿的蟾蜍,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了。
嫦娥看到这清冷的景象,后悔自己没有当面把事情问清楚就离开了羿,但此时她想离开月宫,却已经回不去了。
从此,嫦娥只好一人住在冷冷清清的广寒宫。
【舜的传说】
舜原是有虞氏部落里的人,所以也叫虞舜。舜的父亲名叫瞽gǔ 叟,是个瞎老头。
舜的样子并没有什么特别,只有眼睛与众不同,每只眼珠里都有两个瞳子,所以他又叫重华。舜的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后来瞽叟又娶了个妻子,生了个儿子名叫象。
舜在家中的处境很糟。瞽叟是个老糊涂,只知道宠爱后妻和象;后母凶狠嫉妒,把舜看成眼中钉;弟弟象粗野傲慢,自私自利。
舜常常遭到父亲的毒打,他看见父亲拿的是小棍子,就含着眼泪忍受着;看见父亲拿的是大棍子,就只好逃到荒郊野外去,向着苍天嚎啕痛哭。
更可怕的是那心肠狠毒的后母,总想杀死舜才心满意足。
后来,舜在家里待不下去了,就一个人到历山脚下盖了一间茅草屋,靠开垦荒地过日子。
耕田时,每当他看见布谷鸟找食来喂自己的雏鸟,小鸟能被母亲宠爱,而想到自己的遭遇,就会不禁唱起悲伤的歌……
舜是孝子,尽管常遭父亲打骂、后母欲杀、弟弟欺负,可他还是孝顺父母,爱护弟弟。
舜品德高尚,他到历山没多久,过去争土地的农民,在他的感化下,都互相让起土地。
后来舜到雷泽去打鱼,那些过去为抢占渔场殴斗的人,也争着让起渔场了。
舜到黄河之滨去做陶器,那些粗制滥造的陶工们制作的陶器,也都又美观又耐用了。
舜的崇高德行感化了远近的人,大家都愿跟他住在一块儿,只过了三年,他住的地方几乎就成了小都会。
当时,尧的年纪已大,正在天下寻访贤人,听说舜的美好品德后,准备把帝位禅让给他。各地的族长们也都推荐舜,说他既孝顺又有才干,可以做候选人。
于是尧就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做妻子,看看他是否真的有才干。舜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就这样做了尧的女婿。
舜做了尧的女婿后,仍旧对父母孝顺如初。
后母见他有了两个漂亮的妻子和一群牛羊,尧还那么看重他,心中万分嫉妒。于是她把象找来,策划了一个害死舜的毒计。
晚上,后母跟惦记着舜的财产的瞽叟说完瞽叟也答应了。
一天,瞽叟叫舜去修谷仓,正在门前打麦的舜愉快地答应了。
娥皇和女英十分担心,给了舜一件绘着鸟形花纹的五彩神衣,这神衣是当年九天玄女所赠,穿上它可以化险为夷。
第二天一早,舜穿上五彩神衣,带上工具便去修谷仓了。
象在谷仓旁立起梯子,舜登上仓顶后,象突然把梯子撤走,跟他母亲一起运来一捆捆干柴点燃,熊熊大火立刻燃烧起来。浓烟滚滚,烈焰冲天。
舜知道自己已经无法逃脱,他张开双臂,仰天高呼!当他露出彩衣上的鸟纹时,忽然在红亮的火光中变成了一只五彩凤凰,飞向天空。
后母和象看见这情景,静的目瞪口呆,不一会儿,那只五彩凤凰落到舜的院子里,又变成了身穿五彩神衣的舜。
过了一阵子,瞽叟又叫舜去帮忙淘井,舜依然痛快地答应了。
娥皇和女英听说后,十分焦急,担心瞽叟他们再次害舜,便取出一件由东海龙王所赠的绘着龙形彩纹的神衣,让舜贴身穿在里面,遇到危险,脱去外衣便可化险为夷。
第二天早晨,舜带着工具去给瞽叟淘井。后母和象一看舜没有穿五彩神衣,便暗自高兴。
象拿来一条大绳,系在舜的腰上,把他从井口放下去。舜还没下到井底,绳子就突然被砍断,舜“扑通”一声落进井底。
幸而舜早有准备,他迅速脱去外衣,立刻变成了一条金鳞闪闪的游龙,从井中钻入黄泉,然后又从另一处井口钻了出来。
象砍断绳子后,便往井里投石填土,把一口井填得平平实实,又在上面踩了又踩。
瞽叟、后母和象以为大功告成,于是三人来到舜家,准备接收舜的妻子和财产。
此时舜还没有回到家中,娥皇和女英心中也没底,不知龙形彩衣是否真灵验,于是痛哭起来。
瞽叟、后母和象正商议着如何分财产,就见舜从容地走进屋来。一时间,屋里的人都惊呆了。
天性忠厚善良的舜,虽然遭到两次谋害,可是对父母和弟弟仍旧和先前一样孝顺友爱。
瞽叟、后母和象没有得到舜的财产不甘心,过了几天,瞽叟和后母请舜去喝酒,要给他道歉。
父母相请,娥皇和女英不好阻拦,就取出一包药,递给丈夫说:“喝酒之前把这包药吃下去,就会平安无事了。”
舜带着药来到瞽叟家,见桌上已经摆了一个酒葫芦和几样下酒菜。
爹娘和弟弟显得格外殷勤,给他斟了满满一碗酒,当然是希望他快点喝醉了,好动手杀死他。
舜悄悄地将妻子给的那包药服下,然后端起酒碗,一饮而尽。舜喝了一碗又一碗,从上午一直喝到日落,竟没有一点醉意。
三人都觉得奇怪,找不到下手的机会,最终,舜又平平安安地回到家中。
尧经过长时间多方面的考察,确认舜是个道德高尚的贤人,就把自己的首领之位禅让给了他。
舜做了国君以后,心里时刻装着天下的人民,关心百姓疾苦,把国家治理得非常好。
传说他还制作了一把五弦琴,自己谱写了一首名叫《南风》的歌曲,常常边弹边唱道:
南方吹来的温暖的风啊,可以消除我人民的仇怨!南方吹来的应时的风啊,可以增加我人民的财富!
这是说舜执政如南风一样和煦,使人民心情愉快,生活幸福。据说因为舜把国家治理得好,连西王母也来向他献白玉和玉佩。
舜做了国君,对待父母仍然很孝顺。就连几次想谋害兄长的象,舜也不计前嫌地封他到有庳地方去做诸侯。
舜的仁德终于感化了凶顽傲慢的象。舜死后,象也从封底赶来给哥哥祭扫坟墓。每到春季,都有一个长鼻子大耳朵的象来耕舜的祭田。
舜晚年出巡,病死在苍梧之野,葬在九嶷山(湖南宁远县)南面。噩耗传来,娥皇和女英悲痛欲绝,最终泪尽而死。她们的泪水滴在竹子上,留下了泪痕般的印迹,这便是湘妃竹。
【鲧禹治水的传说】
尧起到感动天帝,最终在天神羿的帮助下,好不容易带领自己的人民熬过了大旱,可好景不长,却又遇到连年大水。
全国到处发起了洪水,大地上一片汪洋,人民没有居住的地方,只得扶老携幼,到处漂流。有的爬上山去找洞窟藏身,有的就在树梢上学鸟雀一样做巢栖身。
田地浸没在洪涛里,五谷全被水淹坏。飞禽走兽因没有地方藏身,竟来和人争起了地盘。
据说这滔天的洪水是因为天帝看见下方的人民做错了事,惹得他恼怒,这才特地降下洪水来惩罚世人。洪水一发,就发了二十多年。
但是不管人民做错了什么事情,受了洪水的灾害总是痛苦的。他们在水患和饥饿中煎熬,没吃没住的,还要随时提防毒蛇猛兽的侵害,让衰弱的身体和疾病对抗。
尧看到人民遭受苦难,便召集各部落首领商议对策,大家一致推选鲧gǔn去治理洪水。
尧不是很放心,可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只好让他去试一试。
鲧对人民疾苦感同身受,他接受了重任,前去治理洪水。面对肆虐的洪水,他想不到治理得办法,常常皱着眉头闷闷不乐。
一天,他望着洪水肆虐的村庄,看到露出水面的一点房顶和树梢,突然想到在村子周围建上高高的堤坝的办法,来挡住洪水。
可是,洪水几乎淹没了整个大地,让他苦于去哪里这么多的土石来修堤筑坝。
正在此时,水中爬出一只灵龟对他说道:“天上有一种叫息壤的宝物,是一种生长不息的土壤,只要弄一点来投向大地,马上就会生长加多,积成山,堆成堤。”
鲧听了非常高兴。虽然息壤是天帝至宝,但只要能够征服洪水,他愿意铤而走险。
鲧郑谢过了灵龟,便想尽办法偷得了息壤。
这宝物果然灵妙,只要一点,就可以积成山、堆成堤。洪水涨一尺,息壤就涨一尺;洪水涨一丈,息壤就长一丈。很快,洪水就被阻隔在大堤之外了。
人民脱离了洪水侵害,高兴得欢呼跳跃起来。
但高高的堤坝并不能完全挡住洪水。息壤在东边生长,洪水就流向西边;息壤刚拦住了西边的洪水,北方又被淹没了,洪水因此又蔓延开来,泛滥在大地各处。
人民的希望再次成空,重新回到了寒冷和饥饿的生活里。
这个时候,又有一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息壤被窃的事被天帝知道了。他派了火神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今山东与江苏交界处),夺回了剩余的息壤。
鲧死的时候,并没有为自己的生死担忧,而是恨自己没能把人民从洪水中拯救出来。
这一点不死的初心使他的精魂不灭,尸体三年都没有腐烂,并且在身体里孕育出了新的生命——鲧的儿子——禹。
禹降生之后,鲧的尸体化作一条黄龙,跃进羽山旁边的羽渊之中。
二十年后,尧禅让于舜,但洪水仍在世间肆虐。舜起用已经长大的禹继续治理洪水。
禹并没有采取与父亲一样的方法来治理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没有一味地筑堤坝去堵洪水,而采用的是以疏导为主,堵截为辅的方法。
于是他带领人们开凿山川,疏通河道,在神州大地上开出一片河网,将洪水引入东海。我们今天大江大河的河道多是禹带人开凿的。
禹忙于治理洪水,直到三十岁还没有结婚。当他走到涂山的时候,一只九条尾巴的白狐来到禹的面前,使禹想起当地的一首民谣:
绥suí绥白狐,九尾痝máng痝。我家嘉夷,来宾为王。成家成室,我造彼昌。天人之际,于兹则行。
于是,禹便娶了一个涂山氏的姑娘做他的妻子,这个姑娘名叫女娇。他们在台桑这个地方结了婚。
结婚后的禹,并不在家里享福,还是在外面劳碌奔波,为人民谋幸福。女娇后来生了一个孩子,名叫启。
克服了许多艰难和苦难,禹终于平息了洪水。人民都感激他的功德,万国诸侯也都敬畏他。那时舜的年纪也渐渐老了,大家就拥戴禹继承舜的帝位。
禹在位的时候,替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事。后来他到南方巡视,走到会稽这个地方,生病死了,群臣就把他埋葬在那里。
如今在会稽山还可以看到一个大孔穴,称为“禹穴”,据说这就是埋葬禹的地方。
适应和总结自然规律
在适应自然变化中,对水患、干旱、气象等自然变化建立了一定认识,并积累了一些经验。
通过观察天象和对事物的记录,构建出了空间方位和文字;
并以此为靶向,铆钉出了时间和空间的关系,企图掌握住自然的变化规律。
反映出了当时人们,为适应环境生存,所做出的努力;
这也是关于进化最生动的体现。
在舜的传说中,则反映出了,早期先民便对统治者或者说领袖,的素质形象的期望。
反映着朴素的民心之所向。
而禹在鲧治水失利经验上,创造了疏堵结合的治水方法。
以至千年后,李冰父子将这一理念借鉴于都江堰的建设上,
而开创出天府之都;
并对后人赋予出“因时制宜,顺势利导”的哲学治理理念。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对此您有什么观点?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