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是对名言警句充满信任的年纪,于是便真的会去用力培养自己的兴趣,让自己对正在做的事情感兴趣,当然,那个年纪是一个很小的世界。后来,世界越来越大,大到很多事情无奈而又无助,大到让一个自信乐观的人变得惆怅盲从。
然而,在经历了十年波折之后,还是会意识到,凡成大事者都是“天人合一”的人。所谓天人合一,天是指运道指真理,人是指特定的人内心深处最真实最强烈的信念,天人合一则是一个人所做的事业取得成功需要的真理正好与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基因匹配,这种人必将在所从事的工作中取得极其优异的成绩,事半功倍。
不过大多数人,一生都没有能够发现自己这个“人”,的确人穷极一生不过是为了了解自己,再次之前很难认清真实的自己。但是很多人在半途就放弃了抵抗,让社会主流的信念、思想、价值观占据了自己的内心,成为了一个和别人没有差距的社会人,一旦如此便不再能够找到自己的“人”,就更谈不上天人合一了。一个人,只有首先能够坚持自己的思考,有独处的空间,才可以深刻的找到真实的自己,真实非常重要。
倘若一个人没有被社会所同化,那如何意识到自己到底是什么“人”呢?既然是内心深处最真实最强烈的信念,那么一定会因为触达了这块区域而收获快感,这便是兴趣所在。因此,俗话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是只有你对一件事情充满兴趣,才是找到“人”,如此便可以在天人合一的道路上逐步升级,而一旦到了天人合一的状态,所做之事必将事半功倍,充满乐趣,比常人更快地取得成绩,乃是最好的老师。
为何我会对这种状态如此痴迷,因为我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小的时候由于身体原因,家庭并不对我的学业抱有任何指望。从1年级到初3,父母会提前和老师说好,不需要交作业,也不会要求我的学习成绩。在没有家庭和老师的强迫下,我的学习完全是出于对知识的兴趣。那个时候喜欢看书,是因为寓言故事非常吸引我,那个时候喜欢学习,是因为喜欢学到新知识的兴奋感。另一方面,虽然父母没有要求我的学习成绩,但是我每次考试,总觉得太简单,很容易就取得前列的成绩。而这个时候带来的快感,又更加激发了我的兴趣,便更加渴望新的知识。但后来到了高中,父母不在能和老师说上话,老师并不习惯我自学的方式,总是强迫我去做一些我不想做的事情,同时,父母也给了我很多考大学的压力。从此,我对于知识的获取并不是出于兴趣,而是我讨厌老师的强迫和为了升学,很快我对知识学习的兴趣就减退了,我变成了一个和所有人一样,不再为知识兴奋,所学习的东西都是为了考大学。在这种背景下,多努力,多按照所有人都知道的套路一步一步走下去,结果也不会差,毕竟能力还在,但是我体会不到兴趣了,也没有那些因为兴趣带给我的快感了。
直到从今年4月19号开始的独处运动,更多的时间是和自己相处,而不是融入人群,我开始一层一层剥去社会这迷惑人的外衣,慢慢接近了真实的自己,那种曾经因为兴趣而获得快感的回忆又在脑海浮现,现在已经尝试再找回这种感觉了,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能够找回这种感觉,必当势如破竹。
职通车的使命是快乐工作,对于个人来说可以直接理解,就是快乐工作。很多人事情做不好,并不是怪罪环境,就是蠢。人的青春是奉献给工作的,无论你承认不承认,你接受不接受,每个礼拜至少有5天是要用在工作上的,如果你不能快乐的去工作,这是多么愚蠢的思想啊,如果非但不快乐还痛苦,那就是愚蠢至极了。我们要快乐工作,在另一方面是当我们告诉自己要快乐的去工作,即使遇到困难,承受压力,也要学会让自己快乐,这样才会养成习惯。久而久之,事情便会发生变化,我们会分不清楚是因为要去要求自己快乐的工作所以快乐还是因为工作是我们快乐,而当我们因工作而快乐的时候,就是自己对工作感兴趣的时候,因为感兴趣的就是那些能够给自己带来快乐和快感的事情。当我们对工作感兴趣,便找到了最好的老师,自然便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开始,我们告诫自己要去快乐地做某件事,久而久之,我们会因为做这件事而快乐,这便是兴趣定理。人类在越来越注重内心感受和信息互联的时代,冒出了很多“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心态,悲壮、颓废等等都成了性感,好像乐观、快乐变成了傻。我们应当摒弃这种病态的心理,大胆的追求快乐,让自己快乐,让身边的人快乐。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才更有可能找到兴趣,实现天人合一。
快乐也并不是安逸享乐,生命是一股绵绵不绝地向上的力量,我们的快乐应该是那些创造价值,让人生向上的事情。而这种快乐同样也不会带来目标感的缺失。当我对获取知识感到兴奋的时候,我并不在乎考试的成绩,但是毫无压力,考试总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样,当我们对工作感到快乐的时候,并不在乎眼前的利润,但是毫无压力,如果我们因为工作而快乐,也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工作业绩。这种快乐,是对荣誉的渴望,而荣誉是超越物质的衡量的追求。
曾经,工作带给我压力,也带给我困惑,今天要做一个快乐工作的人,这些东西让我兴奋,让我渴望,让我在专业的领域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