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里经纶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谓之东方八韵。琴觅知音,棋盘乾坤,书里经纶,画中江山;诗经风月,酒盅痴狂,花间相思,茶道人生。古人之风雅,今人之附庸,道不尽之趣,品不尽之味。——题记

        “无芳无草也飘香,石砚研飞墨染塘。笔走龙蛇盘九曲,鸾翔凤翥舞三江。庐山峻岭隐深处,人面桃花映满墙。铁画银钩书万古,春秋雅事一毫藏。”八韵中的书多半是指书法吧,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产生很多优秀的书法家,留下很多传世的书法瑰宝。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王献之的《中秋贴》、米芾的《多景楼诗》、苏东坡的《黄州寒食诗帖》、怀素的《自序帖》、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等等。方方正正的字体,历经千年演绎,其意义不局限于某一种交流和传播,而成为一种艺术。在今天繁忙的社会生活中,很多人依然利用闲暇时光,笔走龙蛇,以书法陶冶情操。

        从大学时代开始接触书法,然而那时心浮气躁,始终也未能沉心于其中。工作后,也曾受友人影响购笔墨纸砚置于书房,心潮来临之际泼墨挥毫,然不过三日便在妻儿不屑的评价中“偃墨息笔”,草草收场。时至今日,虽未能在书法上有所进步,但对书法仍有着不一般的情愫。

        现在的社会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人们更多的是手抚键盘,面对显示屏,“手”耕不辍。未来,随之语音识别技术的完善,想必双手要彻底从写字、打字中解脱出来了。但是,书法始终没有退出人们的视野,很多人的办公室、家里依然挂着一些墨宝,孩子的作业中也有着临摹字帖,大大小小的辅导班中也有书法班,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还是吸引着现代人。钢笔进化到现在几乎已被碳素笔所代替了,市面上已经很少见到成瓶的钢笔水了,更多的是笔囊,社会的发展使得需隔三差五灌水使用的钢笔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钢笔书法也少之又少了;倘若哪一天老师们使用着全套的电子教案,板书书法是不是也会退出历史舞台。笔墨纸砚流行于现代,似乎还没有被“现代化”了,毛笔、宣纸依然如故,墨水还是那个味道但不知能不能像原来故事中那样蘸来吃,砚台比过去做得精致考究了,有的似乎还价格不菲,或许比它主人的字还有收藏价值。


        从隋朝到晚清,知识分子考功名,“字是敲门砖”,做试卷必须用严格规定的字体,那些七品以上的朝官基本上都是书法家。而现代社会书法已不是工作之必须手段,我也总叹息意志力薄弱,未能像古人那样持之以恒将书法练就到底,但对书法依然是喜爱的。或许是有感于书法字帖中的经典辞句;或许是钟情于书法的永恒、自然、禅意、玄妙和神秘;亦或许只是中意于家中那套“青花瓷”的笔筒、砚台、笔洗的赏心悦目吧。

        现在又有消息说书法能让人健康长寿。医学研究表明,在可使人长寿的20种职业中,书法名列榜首。不知是真是假,但练习书法要从肩、肘、腕、指到笔,要悬肘、悬腕,立起来;要凌空书写纹丝不动,达到专精;这时心跳变慢,呼吸深沉,身体的正能量瞬间被激活,整个过程倒不失为一项良好的健身活动。


        其实,一切随心,不必为了什么而去练习什么。闲暇之余,一壶茶、一本书、一张纸、一支笔,品味人生的富足而又与众不同,即使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又何妨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