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我是大宝
昨晚突然刷到一个万能的社交法则:不分析对方
简单的五个字,囊括了社交的本质,看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我又想起了综艺《向往的生活》中,黄磊老师评价何炅老师的那句:交了这么多朋友,你从来不去计较对方的任何事永远每个人对何老师最大的感受,叫安全感
社交的本质是筛选和交换,倘若你反复琢磨对方的想法和意图,琢磨自己怎么做才能长久的留住这个朋友,琢磨每个细节和你们经历的每一件事,琢磨来琢磨去,不但毫无结果,反而给这段关系加了一种负担,也给自己产生了更多的内耗
其实不需要想那么多,你要自然而然地接受一段社交关系的出现和离开
在这之中你扮演了或主动或被动的角色,只要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得到快乐或教训就够了
01 社交就是价值的交换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本身就是价值互换的过程,想要长久的来往,也得是双方都有需求,也有同等的价值,能够相互给予
更多的时候,由社交带来的朋友往往是阶段性的
之前上大学时离家太远,也买不起动车票,24小时的卧铺我每次乘坐都能遇见一位短程的朋友,我们起点和终点并不相同,亦或是终点一样,只是学校位置不同,彼此都能聊得来,让这孤独的旅途少了一份寂寞难耐
然后加上好友,各自奔向目的地,相约有空常聊,但没有一个继续聊下去的朋友,不知为什么,之后再聊天没了火车上的那种感觉
如同小学的朋友已记不得姓名,初高中的朋友已各自有自己的未来,大学的朋友距离太远,工作中不敢交朋友
就像电影《山河故人》里的那句台词: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都是要分开的
年龄越来越大,经历越来越多,反而被动习惯了一段关系的结束,也会明白有的人出现只是了陪你走一段路
所以不要去强求,也不要要求别人去做改变,顺其自然就好,没必要执着的为了维护一段关系的长久而内耗自己
02 不要太看重别人,也不要太轻视自己
五花八门的相处模式多了去了,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有商有量的
前者吵着吵着可能就散了,后者一辈子没红过脸却也和和气气过了一生,当然也有例外
而我只是想借鉴这个表明一个观点:不要把别人看得太重,也不要太看轻自己
当你在心里给一个人增加分量的时候,会想要依赖和依附,你的目光、心神不由自主就会贴上去,想他所想忧他所忧,你事事上心,却也只会得到一个“你能不能别管那么宽”的回复
这段关系的天平一旦倾斜,继续保持带给你的坏处多于好处,如果你还放不了手,会陷入无休止的内耗和乏累
所以不要去分析对方,要把自己当回事儿,专注自己的需求,满足自己的需要
一味地迎合和讨好,反而得不到尊重,不要怕得罪、怕割舍一段关系
学会冷酷一点儿,给自己营造一个舒服的模式氛围,才能确保你始终客观理智、游刃有余地安排所有的相遇相逢和别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