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养育孩子的时候,平时看似一些无意识的话语,和一些无意识的举动都会深深的影响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倾向听从权威的,而父母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原始,最重要的权威。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一个实验:
这个实验发生在1968年,罗森塔尔带助手们来到一所乡村小学,在一到六年级各选了三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把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给了校方,并叮嘱他们要保密,免得影响实验的正确性。
这个名单占了学生总数的20%,但其实,校长和学生都不知道的是,名单上的学生都是随机选的,罗森塔尔根本没有去看这个测验的成绩。
奇妙的是,8个月后,情况果然有些变化。在针对这18个班学生的测验中发现,上了名单的那部分学生,成绩普遍有了显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欲都变得更强。
面对这个结果,罗森塔尔提出了一个词,叫“权威性谎言”。他认为,他对于校方来说是权威,而校方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权威,将“你最有发展前途”的“谎言”传递到那些作为实验对象的学生身上,最终这些学生果然变成了这样的人。
我22岁前,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倒霉的人,好运这种东西是不会降临在我的身上,从我经历的种种事件来说,也确实印证了我是一个倒霉的人这个认知。
我总共有5个兄弟姐妹,虽然家中贫困,却只有我一个人是因为没钱交报考费才导致早早辍学,哥哥和小的妹妹是不想读,大的妹妹顺利读完大学,弟弟今年刚参加完高考。
我在一个电子厂上班时,上班短短的几个月里,厂里发生了一次水灾,一次火灾。
在一个卖面食的连锁店工作时,我去的时候店刚开张,我在那呆了1年多后,店铺转让。
在一个互联网公司工作了几个月,最后公司倒闭,只拿回来一台电脑充当一个多月的工资。
买一些有中奖机会的东西时,买的哪一刻,我脑海里就有一个声音说:你是不会有这样的运气的。最后大都如我想的那样,我很少有中奖。
每当我在期待一件事情不要发生时,那件事情一般都会变成现实,这时我脑海里又会有一个声音说:看吧,你就是一个倒霉的人。
我拥有这个“我是倒霉的”信念,大概源于8、9岁时的一个经历,那天早上我不知道怎么惹怒了妈妈,给妈妈打了一顿后,我一个人蹲在大门口伤心地哭,同时,妈妈得知一个不好的消息,爸爸在深圳乘坐的公交车出了事故,当时通讯不便,妈妈对爸爸的情况了解的不多,妈妈在家着急上火,看到我还哭泣,便把气撒在我身上,粗暴地骂着:都怪你,一大早蹲在家门口哭,把家里都哭衰(倒霉的意思)了,害你爸爸出了事故。那一天,我都是在妈妈的咒骂中度过。此后妈妈每次生气都会用“衰”这个词来骂我,妈妈这些都是无心之举,却在我心里种下了一个负面的信念。
当时的妈妈对我来说,就是绝对的权威,对于她的话,我是深信不疑的,于是我便把妈妈认为“你是倒霉的”这个预言转变成自己的信念。最终成为了我自己的预言,而为了印证我自己的预言是正确的,我的潜意识就会按照我预言的去支配我的人生,因为人都是自恋的,一旦我们对一件事形成了固有的认知,那么我们就会去寻找相关的证据来证明自己是对的,最终我们就会按照我们预言中的发展。
所以说,你对孩子有怎么样的期待,对孩子发出了怎样的预言,那么她就真的有可能按照你预言的去实现。
有了孩子后,因为接触了心理学,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我对孩子发出的大都是正面的回应,和期待,现在孩子也大多如我期待中的发展。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我就跟自己说,要把孩子看待成和我自己一样的成年人,我在心里一直都认为不管我和孩子说什么,她都是能听懂的,都是会理解的。现在孩子快一岁八个月了,孩子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都很好,现在和我们已经可以正常地交谈,她也能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她说一些事情,即使会有些情绪,事后都是能听进去并做到的。
例如早上孩子要吃奶(还在母乳),因为我那时不舒服,又饿,另外孩子早上起来就已经吃了好久的奶了,我就打算吃了早餐再给她吃,她却大闹起来,期间我一直抱着她,跟她解释我现在饿了,要先吃早餐,每个人饿了都要吃东西的。孩子闹了一会后,冷静下来,便伸手到桌子上拿东西塞到我嘴里说:妈妈饿了,吃这个就不饿了。
假如我也像我的妈妈一样,一开始对孩子发出的期待就是消极的,那么今天我的孩子还会是这样吗?我想很大的机会是不会的。
如果你想给孩子一个积极的人生,那么请给她正面、积极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