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亚布
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燧人氏开天道,弇兹氏作绳文,图书便已分为经书与纬书。具体地说:孔孟之道所传全部是经书;而巫术之书、志怪之书、风水之书、诡诈之书、灵文咒语,以及《山海经》之类便是纬书。经书与纬书,一左一右,珠联璧合,构成上古华夏的整个知识体系。所谓某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无非是说这个人已经贯通了经书与纬书,博学古今,可以纵横捭阖于天下!
现今我们中国的读者,所阅读的古代文献,根本不全面,至少缺失了一半以上古代知识。此话一出,自然会有一片反对之声!但事实就是事实,反对也好,默认也罢,全然阻挡不了,华夏历史即将翻开她那曾经辉煌灿烂的一页!
宇宙有经纬,天地有经纬,道路有经纬,庙堂有经纬,人心有经纬,蜘网有经纬……,世间万物都被经纬所包围。无经纬不成物,无经纬不成器。古人织布,先定经线,以此依托,再穿纬线,织成布匹,正所谓“经正而后纬成”。由此而来,在古代中国,文献分类,出现经纬之说,自然而然,且又顺理成章。
所谓“经书”,就是正言正统,是以孔孟为首的儒家雅言,兼有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农家、小说家、杂家、方技家,是治国修身的理论体系,这些都是我们现在读者所能阅读到的。
“经书”是古代中国的基本处世原则,是人们所必须遵守的社会规范和国家意志。因此古代凡是以“经”命名的书籍,都相当了得。如群经之首的《易经》;儒家的《诗经》、《书经》、《礼经》、《乐经》、《春秋经》;还有道家的《道德经》;墨家的《墨经》…… ,这些都是古代中国王朝首选的教材,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大学问,但其缺憾是各自独立,都是一家之言。
出现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很多学者将其归结为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崩乐坏,周天子无德摄诸侯,才出现社会动荡,各诸侯国为富国强兵,招贤纳士而导致的文化繁荣现象。其实,并不尽然!诸子百家的出现,更深层次的因素,是在于私学的兴起。私学因何兴起?在于“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其结果是打破了两千多年由少典氏一家把控文化的局面,致使原本属于少典氏贵族所垄断的华夏文化,向社会下层扩散,导致人人想登上政治舞台,争锋天下。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农家、小说家、杂家、方技家,这些治国修身理论体系从何而来?是这些学术宗师自创的理论体系吗?当然不是。诸子百家的出现,诚然有其时代背景,但是它与一个偶然的历史事件关系更大!这个历史事件就是周朝时期的王子朝之乱。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去世之前,因嫡长子姬寿早亡,便改立姬猛为太子,但是周景王又宠爱另一个儿子王子朝,因此在立储问题上十分含糊。等到周景王去世以后,王子朝与姬猛(悼王)、姬匄(敬王)二兄弟争权,失败之后带领召氏、毛伯得、尹氏固、南宫嚣,携带着周朝全部重要典籍出宫,逃到楚国。后来周敬王(姬匄)派人前往楚国暗杀了王子朝,追索周室典籍未果。随着王子朝被杀,这批代表华夏文明的周王室典籍全部消失在楚国。此后诸子百家突然兴起,这与周室典籍的外传不无关系。
王子朝被刺之后,少典氏史官老聃见所管理的典籍散失,已经无事可做,便骑着青牛,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径出函谷关,直奔昆仑虚西去。“王子朝之乱”是华夏历史的一场文化大劫难,致使周王室典籍流失殆尽。这批外流的文献当中,就有《山海经》。
百家争鸣开始,各派宗师根据自己所得到周朝散失的典籍,推陈出新,著书立说:孔子得《尚书》、《诗经》成儒家;墨子得机械制造之书成墨家;韩非得上古法典而成法家;鬼谷子得谋略之书成纵横家;屈原得《山海经》而写《天问》;老子不得而抱憾终生,抛下五千言成道家。说白了:春秋时代的百家争鸣,不过就是周朝散失的国家典籍被众家分食的结果。
百家争鸣极大地推动了学术民间化,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但也造成华夏文化的断层。原本是同室而读的经书与纬书,就在这个时代开始分道扬镳,各自踏上不同的道路,经受着不同的遭遇!
诸子百家争鸣,轰轰烈烈,把周朝散失的国家典籍,进行了一次民间翻版。后来随着汉朝的建立,儒家把控了政坛,儒家的经典《周易》、《尚书》、《诗经》、《周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便自然成为了雅言正统,是为“经书”。
在众多的“经书”中,竟然有那么一本十分扎眼,满篇怪兽,满纸谜题的书籍,也混入“经书”行列,被刘秀命名为《山海经》。在作者看来:《山海经》其言不雅驯,通篇鬼怪神兽,称其“经书”,实在有悖孔夫子“不语怪力乱神”,“敬而远之”的初衷!按《山海经》之文风、用语、及所叙述的内容,这部书分明是“纬书”。
什么是“纬书”?简而言之,就是被儒家精选以后剩下的周朝散失的国家典籍,或叫“逸周书”。因为这些书籍的语言文字,不符合儒家雅言,便在汉朝时代,只能附会在“经书”之后,自成一体。这些书由于丧失了传承有序的解读,基本都是我们现代读者所无法读懂的书籍。
纬书究竟有多少呢?据《后汉书》李贤注:“河洛五九,六艺四九。”所谓“河洛”,就是指河图、洛书。纬书中关于河图的篇目有9篇,洛书的篇目有6篇,再加上从伏羲到孔子演绎的有30篇,共45篇,是为“河洛五九”;“六艺”就是附会在《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上的纬书,如《诗纬》《书纬》《礼纬》《易纬》《乐纬》《春秋纬》,“六艺四九”共有纬书有36篇。“河洛”与“六艺”合计共有纬书81篇。其实,还远远不止这些。根据《后汉书》李贤所言,可见“纬书”的总量,要远远超过儒家的“经书”了。
“纬书”记载着上古华夏的自然科学、生产技术、生活知识、星象历法、礼制法度、易学经典、民俗巫术、谶纬之言,囊括了除“经书”以外的所有上古文献知识。由于“纬书”语言杂驳,立意天地鬼神,因此古往今来很难被儒家学者接受。
“纬书”记载的事件诡异,就连书名都很玄幻,比如《易纬》篇中:易纬乾凿度、乾坤凿度、稽览图、辩终备、通卦验、乾元序制记、是类谋、坤灵图、中孚传……,这些篇目含义,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并且“纬书”中大量引用了《山海经》内容。若《山海经》不是“纬书”,“纬书”为何如此重视《山海经》而大加引用?
确切地说:《山海经》应该称作《山海纬》,它不属于儒家经书系列,而属于华夏纬书系列,《山海纬》记载着上古华夏先民总结出来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