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上有这么个人存在:你们彼此了解,彼此信任,互相陪伴和关心,还能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不是听起来就很让人向往?
我们走在人生的旅程上,形单影只,一直渴望着爱与被爱,我们会本能的渴望有这个人出现,可以一起分担孤独分享喜悦。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对亲密关系如此着迷的缘由。
布雷姆在《亲密关系》这本书中说到:亲密关系至少应该在6个方面与其他的一般关系有所不同,那就是:了解、关心、彼此依赖、互动、信任和承诺。而要想达到这六个方面都离不开最关键的一点,那就是:沟通。
其实当我们去分析那些陷入困境中的亲密关系时,会发现问题往往是出在了沟通上。沟通的本意是为了解决问题从而更好的相处,但往往在那些陷入困境的亲密关系中,沟通成了互相伤害的利器。
前阵子我听了场知乎Live【如何应对亲密关系中的困境与冲突】,受益颇多。主讲人李松蔚是位心理学博士,他在Live中提到,其实沟通存在两个层面:内容层面和关系层面。很多时候我们会死抓着内容层面的东西不放,为此吵闹纷争,却忽略掉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内容层面背后的关系。
举个例子,王先生的老友私下向王先生推销一款价格高昂的保险,王先生爽快答应了购买全家人份。王太太得知后很不高兴,埋怨和指责了王先生好几天,王先生被唠叨的也很不爽,两个人就这件事吵了个天翻地覆。
其实这个事儿从内容层面上看,冲突就在于要不要买朋友推荐的高价保险,但是有个点往往容易会被我们忽略,那就是这件事是由谁来拍板的。
换言之,王先生有没有权利在没有和妻子商量的情况下,一个人做决定?
这是关系层面的点。
亲密关系中的任何一个冲突其实都包含内容和关系两个层面的冲突,内容层面是我们很容易看到的部分,我们也很容易就这个内容发生讨论和争执,可是我们看不见的是,往往在我们去讨论内容时,其实真正想指向的是背后的关系。
而假设还是这么个情况,只是这次王先生的朋友是当着夫妻俩的面开口的。王太太很可能转念一想,这款保险虽然价格高,但收益也很不错,而且这么多年的老友,不给面子也不太好。再说了,从朋友那购买也确实划算,自己还不如干脆答应好了。于是乎其乐融融,自然也就没了之前的争吵。
那为什么同一件事,妻子前后的态度很可能会截然不同呢?
其实恰恰是因为关系层面的变化。
但如果王太太能觉察到这件事折射的关系层面的问题,她不会就要不要买高价保险这件事反复和王先生纠缠不休,而是会选择坦率的去和王先生沟通,真诚的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亲爱的,买保险这件事关系到我们家庭,你一个人做决定让我很不舒服。”
她会把她的感受和对这种权利不平等的现状的不满去明确向丈夫表达出来,让对方去理解导致冲突的问题真正在哪里。
在亲密关系中,个体是一定要向对方传达出自身的需求的。只有这样,两个人才能彼此调整、修剪和塑造,关系才会越来越加深和稳固。
李松蔚的这场Live让我意识到:当以后在亲密关系中发生冲突时,千万不要死抓住内容层面的东西不放,而是要多去思考一下它背后关系层面的东西。
我们最好多去想一想对方说这话真的只是在表达这个内容吗?他潜意识其实是想表达什么呢?是不是在借这个内容表达对我之前某个举动或言语的不满?
而不是一味地被情绪所左右,非要和对方争个对错。
如果亲密关系中的任何一方有这个能力,即可以跳出内容的表面去觉察背后的关系层面的问题,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快速的进入情绪的泥沼和情感的反射区。那我想,这段关系中的双方在解决矛盾和冲突时会非常有效率。
任何亲密关系的持久维系还是需要我们去用心经营,愿大家在和朋友以及伴侣的相处中能更有技巧的去应对冲突和矛盾,都能拥有一段真挚永恒的亲密关系。
最后给我的护肤体验课打个小广告:护肤体验课招募|今天起,我们来终结你的祛痘烦恼。欢迎加入哦。
坚持日更中,欢迎交流讨论
转载等事宜请简信经纪人:加油小毛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