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先生的大名早有耳闻,真正读他的书却是近日才看的《不如喝茶聊天乘凉去》。
全书分为五章:人间草木、鸟兽鱼虫、时令节气、行者无疆、趣闻轶事。五篇读下来,GET到的关键词:简静、清淡、生活化、趣味化。和时下众多爆款书相比,它实无大用,却如一股清流,在纷繁多杂、参差不齐的尘世里,浸润心灵,荡化浊气,读来口角噙香。
他写人间草木并非千篇一律的铺陈,而是多方入手。比如他在人间草木写樱花之“盛”如明霞降雪,人花合体,不辨花和人。写紫薇花则联想到白居易的“紫薇花对紫薇郎”的典故,妙趣横生,长知识的同时加深了对紫薇花的印象。写槐花却不从槐花着笔,只是娓娓地给我们道来一家养蜂人的故事,槐花则是一根细细的线,穿插其中。比如写紫穗槐,则回忆起被打成“右派”发放陕西种紫穗槐的苦中作乐的生活琐事,发出“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的豁达感悟。
鸟兽鱼虫是最好玩的一篇,收获了我时常发出的大笑。尤其书中所描写的画眉,简直是个逗比。比如“压”画眉时,它要学习发声“光棍好苦”,又要练习母鸡下蛋的叫声,好不辛苦!比如有一只画眉演练“麻雀争风”,能把一个麻雀族的三角恋故事叫出情节。另外,较为感人的一篇是《灵通麻雀》,写的是一只被救治的麻雀回报救命之恩的点滴。一点之恩当涌泉相报,人爱我,我爱人。
读时令节气篇,常常让我有在读萧红《呼兰河传》的既视感,一样是写家乡四季轮回,一样是写儿时趣事、家风乡俗,一样有记忆中的外祖父,一样的安定与寂寞。了解汪先生生平的人都知道,汪先生漂泊半生,辗转南北,但从他的字里行间,莫不透露出随遇而安、情随事迁的豁达和安于对生活乐趣的简单追求,哪怕境遇糟糕到低到尘埃里,汪先生依旧能品味出生活里最沁人的芬芳。
他写行者无疆,老实说,我又有点像在看余秋雨《文化苦旅》的感觉,但余先生的文字喧扬华美,词藻富丽,有炫技之嫌。汪先生的文章处处如话家常,清新隽永,就像汪先生自言:“我是个安于竹篱茅舍、小桥流水的人”“我是生长在水边的人,一个平常的、平和的人”。我觉得这样定义自己的人已是高人一等,自古以来,孰能在多舛的人生保持一颗安宁又甘于平淡的心?借用苏轼的一句诗“此心安处是吾乡”,汪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最后一章的趣闻轶事讲述的是汪先生在西南联大读书期间与老师沈从文、闻一多及民国时期各路文人间的故事,其中感情交付最深的莫过于恩师沈从文。他写老师的提携之恩,写老师的鼓励之情,写老师用一支笔打出天下的干云豪气,写老师的家庭怡怡,写老师的心地纯净无渣滓,写老师死时“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从内心深处窨透出来的悲伤欲绝。沈先生如此,学生汪曾祺承袭师风,光风霁月,清茶一杯,畅快温雅。张充和在写给沈从文的挽辞写道: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我觉得,汪曾祺先生亦当如是。
孟夏,喝茶,聊天,不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