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6000字,建议阅读时长4-5分钟,请合理安排时间)
如果说我的2017年是在焦虑中度过的,那么我的2018年的主线就应该是“忙碌”二字了。忙碌的感觉来自于在一个普通的也只有365天,每天也只有24小时的年份里,多条主线上的任务在并发的执行和推动,主线上任务推动的同时,还总是有各种副本不停的被触发,以致于自以为“多任务处理能力很强”的自己也被折腾到感觉任务堆积过多导致的系统反应迟钝。为了维护系统的运行,大量过程性的信息在使用过后被立即删除,因此当想起需要进行年度总结的时候,顿时觉得脑中一片空白,2018年如白驹过隙一般,就这样的要过去了;所幸有一本笔记,让我能够找回这一年的光影。
预期之中和意料之外的家庭变化
2015年我的家庭生活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新的家庭成员加入了我们,我们也更换了房子,老大上了幼儿园等等,由这些事件引发的家庭生活变化,让我颇有感触,而可以预见的另一个变化就在2018年,也才有了我对自己的重新审视和调整。不过虽然当时早有预见,但是2018年仍然远远超过了我的想象。
按照家庭计划,我们应该于2018年2月份完成新家的装修工作,预留下半年的时间用来通风,之后搬家,为两个小朋友的新学校和新学期做准备。然而这计划在最开始的时间节点就受到了拖延。由于装修公司的资金链问题,在硬装完成之后,装修工作就陷入了暂停状态,随后的时间就留给了焦虑和与装修公司反复确认进度。终于在儿童节之前,完成了所有橱柜、家具的进场;整个过程中虽然没有出现大问题,但是小问题不断,不过各种焦虑、郁闷和不爽在工程主体竣工的那一瞬间土崩瓦解,随之而来的则是踏实、满足和兴奋。
这样的感觉并没有持续太久,转身我们就奔赴与甲醛进行的战争中。战争是从对甲醛进行检测开始的,为此我一度借了3个甲醛检测仪,还尝试了甲醛试纸,在多个场景下进行了多个轮次的测试,最终发现我尝试的多个测试设备之间的测试结果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但是测量结果的准确性都是无法保证的。在测量的同时,我们也在尝试各种除甲醛的方法,最终坚持最久的就是加热加湿。根据甲醛挥发的温湿度特性,由于5~6月份的北京白天的气温已经挺高了,所以我们选择在夜间利用空调和加湿器将室内环境努力保持在较高的温湿度环境下,在白天则采用自然通风的方式进行换气。相比使用绿萝和抽风机的方法,这种方式的有效性在第二天早上来开窗的时候,特别容易提现;但是由于前期装修耽误的时间太长,即便我也每天在“家-新家-公司”之间不停的折返,短期之内也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最终,在临近搬家之前的三周,我们找了一家除甲醛的公司进行了上门检测和治理,治理之后两周又找了第三方机构进行了复检,结果基本合格,这场战斗才算基本结束,从主线转成了副本。(为了消除甲醛的阴影,我们在搬家之后,又陆续买了很多除甲醛的产品,这场战斗估计还要持续很久。)
相比之前和甲醛的斗智斗勇而言,搬家就只是一堆糟心的体力活,总之就是把原来按一种方式堆放的东西,重新分类打包运输到目的地之后,再按新的方式堆放好,此处就不再赘述了。
相比装修、搬家这种阶段性的主线情节,家庭教育这条主线则要持续很长时间。在2018年里,老大依旧是这条主线的主角,老二也已经悄无声息的走上前台了。
春节过后,老大结束了幼儿园的生活,走进了学前班。客观来说,老大的秩序感偏弱,有火爆的脾气和相对较低的安全感,还爱动手;这些特性组合起来,无论到哪里总会带来各种各样的冲突。所以,当这些特性遇到以盈利为目的的学前班时,换来的就是一个退学的结果;在老大被退学的当天,娃他妈在车上哭了好久,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她,只能安静的陪着她。此时,距离小学开学还有四个月的时间,我们只能尝试自己安排老大的时间。最初,我们认为孩子的问题可能在于感统失调、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过短期之内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感统训练机构。这时,娃他妈找到了一个专注力培训的机构,这个机构能够提供一种“脑电反馈训练”的黑科技,通过使用这种方法,改变孩子脑部不同位置的脑波,进而实现对孩子的情绪管理、专注力等进行改善的目的。本着病急乱投医的思路和对,我们很快决定让老大加入训练。随着训练的深入,训练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之中那么明显和神奇,反而是老师对测试数据的处理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和怀疑,让我们觉得教育机构并不能保证数据测量的准确性,那么以此为基础的训练的科学性就是无稽之谈了。此时,距离开学也就只有两个月的时间,我们决定尝试心理咨询,我想这是今年最正确的决定。在进行咨询的半年时间里,我们一家都和咨询老师成了好朋友,她让我们知道,其实老大是一个很好的孩子,只是我们之前对于他过于严格和苛刻了,他的很多行为都是受到了严格管理才出现的,他的心缺乏爱的滋养;所以,为了让孩子改变,大人需要先改变。于是,我们开始尝试更宽容的方式对待他,给与他更多的鼓励,而这样的做法,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比以前更友善、情绪更稳定的孩子,而且他还在一天一天努力进步着。之前6-7年积累的行为习惯不可能在2-3个月的时间里完全消除,老大上了小学之后,也依旧惹事儿不断,所幸我们遇到了一个很有爱心、耐心和包容心的班主任,虽然惹事儿不断,但是并没有放弃他,还能看到他的进步;老大也有越来越多的朋友,越来越遵守秩序,面对挑衅越来越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慢慢来,老大会越来越好的。
不得不说,对于老二,我确实关注得很少;可能是老二生来乖巧不惹事,让我把精力和时间更多的用在给老大平事上了。老二最初让我困扰的事情是幼儿园的选择,由于新家所在片区的公立园少,所以在前期的报名和提交材料的过程之中,也是四处碰壁,让我一度生出了“没地方上幼儿园”的念头。不过随着教委的发文,各个幼儿园也都努力扩充学位,又一度出现多个幼儿园向我们伸出橄榄枝的场面,我们坚定的选择了第一个向我们抛出橄榄枝的幼儿园,雪中送炭是一份情义,当然这个幼儿园的伙食特别好也是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对于自己完成事情给予极大的鼓励和表扬,相比同年龄段的老大,老二的自理能力强出一大截,而且特别爱帮着干家务,以满足他那小小的“虚荣心”,手脚勤快、性格乖巧的孩子将来过得肯定不会差的。相比同年龄段时老大受到的严格的“零食管控”,我们对于老二更加的宽容,老二在这个年龄上基本就被培养成了一个“吃货”,这也让我这个心里有点歉疚感的老爸,总是能找到一些弥补的小手段,也希望那个连狗都嫌弃的“horrible 3”能早日过去。
工作:入局与破局
2018年的忙碌,上半年主要来自于家庭,下半年主要来自于工作。
2018年年初,公司一度到达了崩溃的边缘,尽管融资款到位,公司仍旧奄奄一息。乍暖还寒,青丝如雪。为了改变公司的情况,公司开始推行所谓的“项目制”,现在看来这也就是一个不太成体系的市场驱动的改革手段,却在那一个时刻为公司的快速的发展埋下了一颗种子。经过小半年的时间,公司市场状况大有改善,更重要的是公司内部市场和研发之间的壁垒被逐渐打破,公司运转的节奏逐渐加快。
相比应付逐渐增多的项目研发工作,我觉得更重要的是我努力参与到创业的“局”中了。刚到公司的时候,作为一个“空降”的“后来”的部门经理,基于对公司管理层的信任,我选择了先努力融入团队,做好部门本职工作。在经历了2017年融资、内部管理等问题造成的波动之后,我总是感觉“偏安一隅”不应该是正确的创业体验,要想解决公司发展过程之中的问题,实现“破局”,首先需要做的是“入局”。于是,我很努力的参与到各种人进行的与公司发展有关的内容沟通之中,其中包括博士、少俊、小杨姐以及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子公司总经理等等,在个人的价值观、主张和建议得以表达并受到关注的同时,我也从他人观察世界的角度和经验,更重要的是我们彼此之间建立信任。我也算是正式完成了“入局”。
在下半年开始的时候,我的职位发生了一些调整,开始承担更高一个层级的管理工作。虽然我有着六年部门经理岗位的工作经验,但是我也没有梳理出一套令自己满意的、可复制的部门经理的工作方法,因此辅导部门经理做好部门工作对于我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
不过幸运的是,随着工作的继续和陶老师的出现,这套工作方法开始初见雏形。随着项目制的推进,公司研发人力的缺口日益增大,而招聘方面却是进展缓慢。为此,在陶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对于研发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了梳理,确定了工作内容和岗位任职等级的对应关系,进一步对岗位任职要求进行了重新的梳理,并对已有人员进行了重新的定岗定级。以岗位任职要求梳理工作为前提,陶老师又带领我们依据公司的战略目标,分解出了相应的人力需求,结合已有人员情况,明确了后续的招聘需求。最后,根据公司和行业的实际情况,我们调整了各个级别的薪酬范围,招聘和面试工作开始有了一点起色,不断有新鲜的血液开始注入我们的团队。同时围绕着岗位任职评定、招聘和新员工培养,我们又开始进行面试评价表和新员工培养计划模板的开发和制定以及员工绩效辅导工作;为了更好的辅导部门经理的工作,在陶老师的帮助下,我又对部门经理的能力模型进行了梳理。当这些工作全部完成了之后,我发现人员管理的四字真言“选、用、育、留”,在这些工作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明白个中关联之后,感觉象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通体舒畅:作为一个部门经理,要从公司对部门的要求出发,设计部门的岗位结构、岗位任职模型以及面试评价的方法,以此为标准选择组建团队的成员;对于团队的成员,需要明确岗位和任职等级,为其规划发展的路径,安排合适的工作并提供相应的绩效辅导,在用人的过程中培育人的能力,并给以及时的激励,让每个团队成员在以年为单位的周期内,随着公司的发展,在收入、知识和能力等多个方面都能够有所提升,留住人就不在困难。
正当我庆幸渡劫成功的时候,博士又对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我用一种全新的身份和视角去思考问题和看待公司的发展。身份转换的过程往往是漫长的,而且在这样的转换过程之中,我发现领回来了越来越多的工作,每天工作的节奏越来越快,工作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工作的成果也并不是短期可见,不知不觉暴躁的本性也就显露出来了。所幸在这个过程之中,作为一个原本不属于任何一个部门的我,突然感受到了有一个“团队”在召唤着我,之所以是加引号的团队,是因为现在它还不算是一个真正的团队,不过我们都还很努力,不远的将来我们应该就可以把这个引号摘掉了。
公司这一年变化很大,发展也很快。记得非洲有句老话叫作“独行快,众行远”;但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的日子已经过去,高铁速度快就是每节车厢都能提供动力的结果。同样在这一年的工作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高速的发展需要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共同成长,众行比独行更快也更远。而要留在这个高速前进的团队中,我也只能努力跟上团队的节奏,未来依旧会有很大的压力,也会有更多的收获和成长。
财务:“U”型还是“L”型,反正不是“V”型
根据以往的经验,买房之后的三年是财务状况最困难的三年。2018年是2015年换房后的第三年,2017年年底开始的装修,让财务状况更加的糟糕,归还装修贷款让今年的前九个月的流动性相当的紧张,直到贷款还完,这种情况才得以缓解。为了降低支出压力,我选择降低了之前买的分红型保险的保额,前后也历时2~3个月,才算完成;除此之外,我还大幅度削减了今年全家出游的预算,主要以市内逛公园为主,国庆的避暑山庄之行也是唯一的举家出游。家庭支出随着孩子们的长大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已经远超出2015年的预测,所幸爷爷奶奶为孩子们提供了教育基金,为我们减小了不少压力,这才让我有一点闲钱进行理财。
去年年末今年年初的时候,股市气势如虹,一度让我又找到了“股神”的感觉,不过股市快就掉头冲下,一直到了现在还在2500左右徘徊。年初的时候,我并不是十分看好股市,在我的预期里,股市会在3000~3600点之间震荡,我也按照自己的预测定下了一些操作的原则。当然后市也并没有如我所愿,简单回顾了年初定下的策略,发现胜率很低,唯一让人欣慰的就是基金定投。欣慰,首先来源于坚持,坚持定投,并做了记录;其次在于定投一年整体亏损不到10%,相比大盘的状况,心里感觉还不错;第三则在于将原本用于P2P投资的钱用来做基金定投,虽然P2P还是踩到了雷,但是由于抽出来得比较早,损失还算可以接受。未来一年,考虑到并不会再有更多的时间研究股市,所以还是先坚持把基金定投做好,再考虑其它的理财方式吧。
这次换房之后的三年内家庭收入的提升速度远远低于首次买房之后三年内的提升速度,不过目前的家庭整体收入还算能够满足我“有余钱理财”的期望,但是夫妻双方如果有人选择更换一份收入较低但能够有更多时间照顾家里的工作,那么经济状况就会比较紧张了。加之年龄有点大了,对于未来家庭收入的持续增长持悲观态度;最困难的3年过去了,未来能够保持现有水准,感觉就心满意足了。
个人:喜忧参半
2017年读书的习惯保持到了2018年,不过读完的书应该也就6~7本,很多书买回来就搁置了。年初集中看了几本有关学习方法的书,对于学习的原理和方法的认识更加深入,我发现持续写作是快速学习的最好方法。紧接着为了验证自己对学习方法的理解,我开始尝试在简书进行连续日更1000天的挑战;不过,不幸的是由于本人写作速率太低,每天1000字的文章常常需要熬到12点之后才能完成,睡眠时间的减少让我的身体感觉到了些许不适,最终挑战在第69天戛然而止。此后,由于各方面的压力的不断增大,有了晚睡习惯的我开始在网络小说的世界里放飞自我,甚至在一段时间里,长期熬夜看书,我想这也是倒置我后来体检过程之中CEA指标超过阈值的重要原因吧。
CEA超标是在年中体检的时候被发现的,由于CEA是与肿瘤相关的指标,虽然超标的不多,但是我仍然选择了去医院复查。一圈复查下来,把呼气、胃镜、肠镜和肺部CT都做了一遍,也就发现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轻度萎缩性胃炎,CEA升高的原因不详,让我定期复查。于是,照方吃药并开始注意保证睡眠,干掉了幽门螺旋杆菌,CEA也降到阈值之下,可算是一块大石头落地了。
由于时间紧缺的缘故,今年基本放弃了去年开始的跟随KEEP进行室内徒手训练的做法,唯一还在坚持的就是每周的跑步活动,因此体重也就没有继续下降,略有升高,维持在91kg附近。到本周为止,我应该已经坚持连续跑步超过80周了,今年跑过了至少4个城市,总里程也达到了413km,同时打破了自己10km和半马的纪录,上周日为了纪念狗年还和小伙伴在地图上跑出了一个狗的轨迹。整体而言,感觉身体状态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大而下降,持续的锻炼让成绩还稳中有升。
未来:新的三年规划
总体感觉目前的家庭、公司和个人的情况基本达到了自己三年前的预期:按照预期搬入新家,老大老二顺利入学,家庭教育任重而道远,财务状况基本满意;公司起起落落却也算是未来可期;个人方面虽然有了一些坏毛病,但总体而言还算可控。希望未来的三年能够按照既定的轨道继续前进,好日子还在后头~
69篇(69/1000),2018年12月25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