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用户从最有钱的那个心理账户花钱
有的时候,客户不是觉得贵,知识觉得你的东西贵,因为你把东西放错了账户。
一起关于商业的问题,最终都是人的问题。所以我们首先学习消费心理学。
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小气”,也没有绝对的大方,只有一个人对商品的价值的判断—他认为商品值不值这个价。
假如,你晚上打算去听一场音乐会,要出发的时候,发现自己刚买的一张价值200元的交通卡丢了。这个时候,你是否还会去听音乐会?很多人选择是“去”。虽然交通卡丢了很心疼,但不能因此不去听音乐会。如果情况一变,你刚要兴奋地出门去听音乐会,突然一摸钱包,发现打算买音乐会门票的200元钱不见了,这种情况,你会去听音乐会吗?大多数人会想,既然买门票的钱丢了,那还去听什么音乐会,算了,回家吧!
同样是200元钱,在我们心中其实属于不同的心理账户。交通卡里的钱属于生活必要开支的账户而买音乐会门票的钱则属于休闲娱乐账户。交通卡丢了,会觉得跟音乐会没关系,但门票钱丢了,我们心理上就会觉得已经消费200元了,如果再买,那就是消费2次了,可能就超支了。所以,大多数人就会选择不去了。
那么,我们如何利用心理账户的逻辑去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呢?
巧克力,如果做宣传的时候说,多么多么好吃,但让用户花几百元买给着吃,可能大多数人,还是舍不得的,因为他们会把这笔消费记在生活必要开支账户里。而如果宣传侧重于“巧克力送给爱人最佳礼物”,顾客就可能花几百元买巧克力了,因为这是在他情感维系的账户里进行的开支。
心理账户:每个人都把等值的钱分门别类的存在了心里不同的账户中。客户并不是小气,知识商品被放在了他不愿意付费的心理账户中。要让客户把钱从不愿意花钱的心理账户转移到愿意消费的心理账户,就要改变他对商品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