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会被“上帝--自己”眷顾!

桃爸爱学习IP属地: 山东
字数 1,171

我们平时总是说“自我关怀”,听多了就变成了心灵鸡汤,喝多了总有失灵的时候。

有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过得特别不舒坦,特别的拧巴,做错意见事情能向上好几天,好几个月、甚至大半年。偶尔“春风得意”时,仔细想想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没有感觉到幸福。

比如,夫妻两个人讨论问题,前一句说挺好的,后半句说:这可不行。好吧,问题来了。

这是对我的肯定,还是否定呢?

我付出了这么多,在你那里都是过错?

我的辛勤付出去哪里了?

我的苦谁来体会?

有些话是为了表达,有些话则是为了倾听。

当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对象错乱时,我们就会不停的自责、批评、打击、苛责自己。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对待朋友和他人比对待自己更好。朋友遇难我们会鼓励、安慰、理解、支持,但是同样的境遇我们就是相反的遭遇。

开始自我批评、懊恼、忏悔、一遍一遍的对自己说:我很糟糕、比不上别人,我不被肯定,没有被看见。

这是自己在不停的做心里暗示,慢慢的你真的就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和优点了,真会觉得自己糟糕、不如人、比不上别人。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陷入自我情绪反刍的漩涡中。

在内心中你想被外界看见、寻求关注、并开导自己,当感觉到自己有被温暖到、被释怀后,反复几次就会依赖外界的人和事物,当别人说自己做的不好时,虽然表面不在意,然而其实内心深处已经把自己的能量消耗殆尽。你就会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想法、感受,忽略自己放下内心的感受与想法。

我们太在意外籍的安慰和鼓励,当没能得到外界的安慰和鼓励的时候,就会陷入对抗、逃避或者更痛苦的境地。

所以,学会关怀自己才会让自己感到温暖和安全,它能以更好的方式让你脱离消极情绪,内心会自然的生出力量,你不在需要依靠外界的鼓励,而是靠自己,就能从困境和负面情绪里走出来。

首先:停止自我批评

上小学,我们就开始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方法论”,批评一下、敲下警钟,下次就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但是这个忽略了一个致命的因素:谁是学习的主导者?不是老师、也不是家长、是我们自己。批评方法就是一个谬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忽略了学习者自身的这个变量。导致错误的结果,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认为批评才是正确的选择。

当被批评时,你的内心有几次是充满能量的?

其次:痛苦是我们共有的。

有这样一句话,当我看到别人失败,我内心是高兴的。O(∩_∩)O哈哈~好吧,这话有点偏激了。但是正是这句话证明,我们的世界中从来没有一帆风顺,总是在磕磕绊绊中进行。我们不是内心中的神,也不是什么救世主,我们只是一个简单的人。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会经历属于自己的痛苦,想一想,其实我们都一样。

我们痛苦孩子学习不好?邻居痛苦自己嫁不出去!

第三:用积极的语言和行为安慰自己或者抱抱自己。

为什么我们不能对自己好点呢?

鼓励朋友的语言、支持朋友的行为、肯定的拥抱、送给自己,能和自己一起走到最后,不是别人而是内心中那个永远鼓励自己“积极向上的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0人点赞
总资产0.369共写了1.9W字获得6个赞共7个粉丝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