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代和中国明军开战,只有当年的万历三大征的壬辰朝鲜战争中有过交手,也是万历三大征中最艰难的一战了,客观的来说,日军表现的算是不错的,但是还是要说清楚事情的缘由。
万历朝鲜战争的起源,是因为当时的日本大名,丰臣秀吉基本上平定了各国,他也算的上是日本第一出人头地之人,因为在他之前基本上能当上大名的都是源藤平桔四大姓之后裔,最次的也是一些国人众,丰臣秀吉以布衣身份封顶当时日本最高的“天下人”。
在他平定日本之后,因为日本土地狭窄,土地不够分封手下大名,打算入朝鲜,进攻当时的明国,然后他的侄子丰成秀次坐镇日本,自己的孩子去朝鲜当国王,自己坐镇我们中国的宁波,指挥全局,在这种情况下爆发了万历朝鲜战争。
我们有些读者读过日本战国史,基本上知道战国有“战国三杰”也就是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还有一些比较唬人的称呼什么“越后之龙”上杉谦信,“甲斐之虎”武田信玄“日本张飞”本多忠胜等等,但是在当时爆满朝鲜战争期间,基本上很多老一辈的名将已然不在了,所剩下的丰臣秀吉当时已经是太阁之位,位及人臣,不可能亲自出战,三杰之一的德川家康和他的谱代本多忠胜也没有出战,基本上是做为后勤,因为当时的日本情况也比较复杂。
日本当时虽然为丰臣秀吉统一,但是基本上也是名义上的统一,因为当时的丰臣秀吉不是靠战争统一全国,是使用手段和策略令他人诚服于他,所以国内的不少大名也保存了实力,其中最强的就是德川家康,他是仅次于丰臣秀吉的大名,所以当时的丰臣秀吉也在防御德川家康,为了能加强自己的实力,丰臣秀吉基本上使用的全部都是他手下忠于他和从小由自己太太宁宁扶养的大名们,这也为日后丰臣式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这里我们不谈)。
虽然基本使用的都是效忠于自己的西国大名,但是也基本上都是当时日本国内最有能力的中生代和新生代将领参加了这场战争。其中有被秀吉称赞为“西国无双”的立花宗茂,筑建熊本城等城的筑城名家加藤清正,以及“鬼石曼子”岛津义弘,还有如上杉景胜,小早川隆景,小西行长等名将总指挥为秀吉干儿子宇喜多秀家。
战争打响前期不用多说,基本上朝鲜军是被打的不行,基本上三个月就占领了当时朝鲜首都平壤,连朝鲜王子公主都被俘虏,朝鲜国王被打至鸭绿江边上像当时的明国求救。
当时的明国对日本这个国家不是特别了解,国内当时援助与不援助也褒贬不一,统一不了意见,加上当时的朝鲜国王怕明国不援助,故意让明朝轻视日本,当时的明朝只是让偏将派遣小股部队,没想到当时连夜大雨,以及轻视日军直接全军覆没,其实这个情况也很正常,当时的日本刚刚经历了近百年的战乱,就是统一当时的日本可用正规军也有近三十万人,反观明朝虽然是中后期,但是基本上数百年没有打过大的战役,并且太过轻视日军所以大败。
经过前几次的败退,明朝终于知道了日军的强大,也决定真正的发兵援助朝鲜,派遣了当时手下大将李成梁之子李如松进攻日本,共兵力四万五千人左右,基本上前期战斗和最开始明军进入日本不同,基本上是每战必胜,很快也就打入了当时日本占领的平壤,平壤的守将是当时小西行长,他也是丰臣秀吉的爱将,手上的部队也是日军中的中坚力量,李如松也打的十分困难,最后全歼日军一万多人,随后收复平壤,开城等重城,把日军逼至汉城。
随后发生了万历朝鲜战争最有名的碧蹄馆之役事件(事件细节就不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一下)。基本上打的日军斗志击溃,日军仓皇退回了汉城,基本上丧失了信心,主动退出汉城,并且派出议和使者。
议和的事情也比较搞笑当时大明派出的使者是沈惟敬(此人也可以说是中华五千年最会骗人的人了,三个国家皇帝一起骗),日本的使者是当时的小西行长。
日军当时的要求是三点
1.娶明朝的公主,并且公主要嫁到日本来。
2.要求分得朝鲜的一般领土,并且派兵驻扎。
3.要求和明朝平起平坐,并且要求明朝开通外贸,并且可以让日本人随处来往明朝。
这三点估计也没有和谈的
明朝当时的要求也是三点
1.封丰臣秀吉为日本国王,接受他的附属,并且要求每年朝贡。
2.立刻撤出朝鲜,并且把土地全部退出。
3.赔偿朝鲜一定的损失
其实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没有和谈的必要了,但是当时的小西行长和沈惟敬不知道怎么想的,一口答应,双方的皇帝都以为互相答应了自己的要求,一个等大明的公主,一个等日军撤出朝鲜,居然瞒了两年,最后事情败露沈惟敬被斩首,丰臣秀吉开始发动第二次侵朝战争。
第二次侵朝战争也比较简单,日军此次派遣了共15万左右的部队,明朝派遣共11万左右加上朝鲜数万兵马,勉强和日军兵力打平。
此次战争基本上互有胜负,但是指导1598年10月,日本大名丰臣秀吉病故,在日军撤退之机,发动了有名的露梁海战,中朝联军在水路合击,以明朝主帅陈璘,邓子龙为主,李舜臣为辅的朝鲜军大破日军,并且在海战击毙日军水军大名来岛通总。
最后
日军在两次侵朝战争,客观来说表现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虽然损失了数万日军,以及大名来岛通总,但是明朝和朝鲜也损失不小,朝鲜基本上被打的灭国,如果没有明朝的支援,灭国基本上是肯定的。
当时的明朝也损失不小,数万兵马阵亡不说,手上大将邓子龙阵亡,最重要的是钱两损失惨重,也侧面让努尔哈赤起头,为以后的明朝灭亡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