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几天,我刷到一条微博,博主问那些天天在线却从来不更新朋友圈的人是怎么回事。热评第一的回答是,你可能没发现他的微博吧。
这条评论点赞过万,连我也忍不住在底下回复,是我+1。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身边很多朋友都慢慢逃离了朋友圈,转战微博撒野。朋友圈最近三天只分享了一首歌,微博最后三小时却发了20条动态。
同样都是社交平台,一个死气沉沉,一个却丰富多彩。这大概就是我们90后的社交现状:微信冷如鬼,微博骚断腿。
02
什么时候停止更新朋友圈的呢?对PP来说,大概是在和导师因为一条朋友圈动态撕逼以后。
还记得那是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PP把精修照片发到朋友圈,配上斟酌再三的文案,少女怀春般等待着大家的点赞。
然而,赞还没等来,批评先来了。导师在底下评论,让PP删掉这条朋友圈,因为她用了“女汉子”这种粗俗的字眼。
暂且先不讨论“女汉子”这三个字粗不粗俗。我自己的朋友圈,发什么还轮不着别人来指教吧???
于是PP根本没理导师。过了半小时,导师直接在微信上开启了三条长达60秒的语音轰炸。
从用词不准到学术专业,再到人生态度,把PP从里到外批判了一番。
心直口快的PP一边在寝室开启了吐槽模式,一边挽起袖子准备好好和导师好好撕一场。然而,反驳的话都写好了,PP却迟迟没有发出去。
一想到,之前某个学姐因为惹怒导师,研究生三年都被各种压分,自己就瞬间没了底气。
思考再三,PP还是删掉了那条朋友圈,毕恭毕敬地向导师道了歉。从那以后,PP再也没更过朋友圈,所有动态都发在了微博上。
哪怕只有49个粉丝,没人评论,她也乐此不彼地更新着日常,吐吐槽说说话。朋友圈本来是朋友的圈子,但现在无论是不是朋友,都要加一下微信。联系人里不仅躺着好友,还留着同事,老师,领导,亲戚,代购……
朋友圈自然而然变成了一张网络名片。在这张名片上,你必须乐观开朗自信活泼。
所以,每句话每张图每个分组可见都需要深思熟虑,以免别人误解,以免人设崩塌。
我就想发个动态,结果还要顾虑别人的感受,这也太他妈麻烦了。说多错多,干脆不说。
于是,我们把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转身跑到微博上撒野。朝这个树洞,扔进我们的喜怒哀乐,不用编排不用考虑,任意发丧任意吐槽。
比起朋友圈精心装扮的人设,在微博我们才能做真正的自己。
03
毛毛是我们微博圈著名的追星迷妹。作为死忠粉,必须一颗红心向爱豆,时时刻刻跟着走。
爱豆出新歌要发微博,爱豆坐飞机要发微博,爱豆开演唱会要发微博……
追爱豆以来,除了各种周边产品,毛毛还喜提了一个3000多条动态的微博账号。这里面除了关于爱豆的消息和饭圈互动,还絮絮叨叨纪录着自己的生活和情绪。有燃有丧,欣欣向荣,全都是最真实的自己。
如果把她的微博比作天上人间,那她的朋友圈完全称得上是衣冠冢。一个月只有两三条动态,还都和爱豆有关,几乎没有自己的日常。
看完以后留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冰冷,克制且面无表情。
但这是没办法的事,朋友圈频繁刷屏总会令人反感,但微博就不会。在超话底下发一条和爱豆有关的动态,饭圈都会跑来点赞关注。
甚至还会有人发私信,问你要不要加入粉丝会,帮你抢票,分享演唱会拍到的高清写真。
在追星爱好这些方面,微博上的网友比微信上的亲友更理解你,也更能让你找到归属。
04
朋友说,我们在朋友圈装死,在微博上蹦迪,显得十分人格分裂。但人格分裂不是疾病,而是现代人必备的生存技能。
朋友圈就好比封闭的房间,房间里除了知根知底的朋友,还有只是认识的同事长辈和客户。
在这里觥筹交错,你必须兼顾到所有人。所以即便心里mmp,脸上也必须笑嘻嘻。
而微博更像是开放的广场,广场上什么人都有,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奇怪的不奇怪的。每个陌生人都有可能看到你,但大家都步履不停,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或者来这里只是想看看热搜舞台上发生了什么,没有多少人会在乎舞台下面的你。没有注视,也就没有压力。所以你爱发什么就发什么。
有人疯狂转发抽奖,有人宣泄负能量,有人纪录暗恋心事,有人哈哈转发段子,有人发图求种子,反正乱七八糟,热热闹闹。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进入房间,贴近生活,维系感情。但更多时候我们想走到广场,远离生活,宣泄情绪。
因为在这里,我们不必包装逞强,能躺下来做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