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Amma回来已经第16天,迟迟无法动笔是因为能量还在持续不断的整合,每一天都有新的感受。我像一朵裹在浪花中的贝壳,随海浪翻滚起伏,虽无法预知下一秒,但沉浸在宇宙的大爱中,又深知自己是安全的。
6月30日晚饭后,我和J先生驱车来到一小时开外的新罕布什尔州曼彻斯特市,准备参加明天一早在那举行的Darshan. 入住酒店的过程颇具戏剧性。排在我前面的两个老人一高一低,一胖一瘦,一个手有残疾一个腿脚不便,形成了相当完美的互补。直觉告诉我,不会错了,就是这里,我们都是为同一个神圣的目的而来。check in结束,我们走向分配的房间号,推开门,却惊讶的发现里面竟然坐了一个在床头看书的女士!我没想到酒店会犯这种错误,感觉冒犯极了,在确认了一下以后立马边道歉边羞愧的把门带上。老人倒是不恼不怒,也不惊讶似的,只淡定的说了一句"sorry"。下来重新check in的时候, 印度裔的服务员非常抱歉,说和同事的衔接出现了一点问题,今天太crazy了,有35间房都是Amma的人!就这个话题我们聊开了,之前帮我check in的小伙子说打算后天去参加祈福世界和平的Devi Bhava。突发的这个小插曲仿佛是Amma在说,犯错是没问题的,在神的安排中,一切都井然有序。(此处脑补下Amma狡黠的眼神 ; )
第二天吃过早餐后直奔Amma拥抱的酒店,离我们住处开车大概10分钟。还在找停车位的时候就看见玻璃门里绰绰约约的人群。跟着前方两位也在找路的女士,毫不费力就来到了拥抱的大厅,眼前顿时豁然开朗,就像哈利波特来到了对角巷。
由于不是第一次拥抱,我们被排在另一条队伍。那条队伍的人数是初次见Amma那队的十几倍之多。可是排队的过程一点也不无聊,我打量着周围的"同道中人"们: 一些穿着很gypsy, 另一些则像常年修习的瑜伽士,还有很多妈妈带着孩子。仔细数来,孩子竟出奇的多,但并不喧闹。排队的过程也一直有做seva(无私服务)的人托举着食品和饮料售卖。
不知不觉间我们就进场拿到了token,这次的座位是在中场靠后的位置。过了一会人群到齐,Amma在众人的翘首亲迎中进场,撒花瓣,火供,带领冥想——全场诵念"Om"的元音,很是震撼。偶尔听见场上婴儿的轻啼。这次没有像上次一样强烈地感受到右腿发麻。我在心里默默祈祷,祈求Amma疗愈我的第一脉轮。
沒想到祈祷刚生效,机会就来了。冥想结束后不久,就看见有人举着招募seva的牌子朝我走来,上面写着三个工作——1、面包烘培 2 、洗碗 3、洗衣。我看见有帮忙做面包的机会非常开心,就问招募的人需不需要会做面包才行,她满脸慈祥的说完全不需要。然后我就拖着身边的大J去了。到了厨房,存好包,才被告知面包助手已经不需要了,现在还有的工作是切菜、洗碗和洗衣,问我们选择哪个。我选了切菜,来到厨房后发现还有一对印度夫妇在等待,而切菜的人只需要三个,于是大J主动请缨去洗碗了 (后来才知道那不是洗碗,而是洗煮菜的大锅,完全体力活,辛苦那位了)~
切菜的工作其实很有意思,我们被给予了细致的分工,摆在我们面前有两大盘洗净的蔬菜,我负责把已经切成薄片的番茄分小块,印度女士负责切小胡瓜,她先生则切芝士。这道工序完成后,主厨又过来交代我们下一个步骤——把切好的材料按顺序摆放在发酵好的面皮上。先在对角线位置放三片番茄,然后放两片胡瓜在上面,胡瓜上面再放两片芝士,再用拌好的橄榄油涂在上面,最后把面皮包起来,一个pizza crisp就完成啦!
可我们不是分头完成这项工作的。每个人只负责一个小环节,就像在流水线上办公,要三个人合起来才能完成一个pizza crisp. 不过这又比在流水线上灵活和愉快的多,三个人配合很默契,通常是当我们可以熟练完成一道工序了,就尝试换另一个,直到所有步骤都被完全掌握。这样不仅速度快,而且做出来的成品差别不大。主厨也会时不时过来查看我们是否需要帮助。最后我们一共做了12炉,每一炉大概有20个crisp. 完工后大家都很开心,为彼此的默契配合而心怀感恩。原本以为自己会抗拒厨房潮湿的环境或为饭菜混杂的气味而恐惧,结果都没有,阿玛的厨房非常干净整洁,大家各行其是有条不紊,有分工有合作。而这就是第一脉轮疗愈的开始吧——解除不必要的防备,落地,信任,彼此支持。
在等待大J的过程中,我和厨房的另一位厨师闲聊。他说自己在Ashram居住,至今已六年了,那里的生活和现实世界有点不一样(a little bit different with reality)。我问,那你们每天都会得到Amma的拥抱吗,他说不会,因为还有很多从世界各地赶来拥抱的人,但是每晚都会听Amma的唱诵。后来在会场又一次和他偶遇,他竟认出了大J,说好像去年见到过他。大概还是这里的亚洲面孔比较少吧。
从厨房出来还有少许时间可以自由闲逛,Amma集市一向有很多吸引我的小物件,可这次却没有急着去寻,而是在另一侧的志愿者角和项目柜台流连。有很多关于Ashram的活动介绍,还有阿玛大学的简介,puja这次本站没有,但是下午三点有一个IAM冥想的工作坊,我兴致冲冲地报了名。没想到这个偶然的遇见在随后的日子里竟能给我带来那么强大的能量。
接下来的时间里就耐心等待拥抱了。随着号码牌的一次次翻动,座位的一次次挪进,血液在身体里沸腾,紧张、激动、企盼的心情也在随之翻滚。慢慢的我们坐到了第一排......然后上台继续等候......两米开外,我看着眼前匍匐在阿玛周围,来自世界各地等待她拥抱的孩子们,心里涌起无以言说的温暖感动。正在此刻,阿玛朝我投来微笑的目光,那个眼神安静坚定而又柔和,绽放出无比美丽的光芒。在工作人员的指示下,大J坐在我前面一个位置,一般给couple拥抱的时候阿玛会先抱男士(可能是印度传统),然后再同时拥抱两个人。就快拥抱之前工作人员问我们是讲普通话还是粤语,我想起去年阿玛在我耳边不断重复的"有可能",想确定是否真的是普通话,就问阿玛身旁的工作人员"Can Amma speak Chinese?" 得到了肯定的答案 : "Yes!"
正式轮到我们后,时间仿佛弹指一瞬。阿玛先给了大J一个亲吻和拥抱,然后把我也拥入怀中,在我的右耳边有力而清晰地重复着"心爱心爱心爱..." 头脑静止了下来,内在小孩被抱持的感觉强烈而深刻。接下来我们手中就被塞入了花瓣和巧克力,在无限的感动和不舍中,漫长又短暂的拥抱结束了。
然而拥抱只是此行难忘的第一部分,另一个让我收获极大的部分就是学习了阿玛亲自创造的IAM冥想。我一直都对冥想感兴趣,参加过冥想训练营,也一直在搜寻适合自己的冥想方式,然而这套冥想却是我接触过最强大的。用教导老师的话来说,每一天的冥想就是你和Amma的私人约会,是把Amma请到家中和你拥抱。此言不虚。在练习的过程中我每天都能感受到纯粹的爱与喜悦,像是把短暂的几分钟拥抱扩展成了每天二十分钟。而晚上入眠后,潜意识依然在不断运转,做着不同的梦,疗愈着相应的脉轮。第一、第二再到第四脉轮......再循环。也从梦中哭醒过。对我而言疗愈的冲击力不下于一次超个人呼吸。在这样深层次的清理净化中,每天醒来都会有清晰而深刻的洞见 (姑且如此称之,那更像是一种印刻在心中的knowing)——原来那些睿智话语早已在内心俱足,只是阿玛又一次的将它们唤醒了。
Amma对我的影响如此之深。今年是她北美巡回的30周年纪念,Devi Bhava举行的相当盛大。感谢让我认识Amma的绍然老师和其它身心灵圈的小伙伴们。梦轲前几天写道: "每个人都在各自的平行空间修行,周围的实相、幻象也都是被想象或创造出来的功课和情景,帮助我们进行版本升级。"我最近也有此同感。那些支线情节都是根据修行的程度在随时同步延展、递进,没有什么会一成不变。每一个人都渴望爱,小孩是,大人也是。在每个当下活出轻盈和自在,解开套在自己身上的枷锁,放下批判和苛刻吧。而难受的情境也没有什么不可面对,它正是我们再来这里的原因。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因由,但不是必须都要smooth and perfect,那不是人生发展的必要条件。
生活依旧向前,疗愈还在继续⋯⋯
感謝生命中的神。Am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