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千字 DAY.08】
【题记】
大约是在2005年前后,因为在网络上看到一位喜欢游坟的老先生的帖子,深受启发,由此开始自己的“走坟”历程,十多年来,每每去到外地,总是会先查询一下当地有何名人墓葬,已经开发成为景点的自不必言,没有修砌也尽可能去探寻,成为一种自在的乐趣。
其实,在伊斯兰教之中,走坟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是穆斯林纪念亡人、寄托哀思、参悟自省的一种形式。伊斯兰教先知穆圣说:“走坟能促使人记想后世。”所以伊斯兰主张“为了参悟而游坟属于可嘉”,走坟可以怀念亡者、思量自己,引导活人珍惜生命。
我曾经在某个论坛开设过一个名曰《终点》的专题,记录我走过的大部分墓葬,不过以图片为主,这次在每日千字中也开设这个《终点》专题,希望选取一些有特点的墓葬,争取做到图文并茂,让大家看到之前可能没有注意到的一些维度。
说道“徐家汇”,只消对上海略有了解的人们,便是如雷贯耳。在殖民租界时代,徐家汇即是外国租界与华界的交界处,商贾云集,热闹非凡。现在的徐家汇,是与五角场、南京东路、南京西路、淮海中路、四川北路等齐名的商业中心。百度百科上介绍徐家汇是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十大商业中心之一。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徐家汇鳞次栉比的商业中心对面,有一座高耸入云的大教堂,那就是被誉为“远东第一大教堂”的徐家汇天主教堂,也是天主教上海教区的主教府。而更鲜为人知的,则是在这座华丽的教堂背后,有一个小小的公园,曾经叫做“南丹公园”,现名“光启公园”,而公园之中,长眠着一位中学历史课本上的人物:徐光启。
徐光启(1562.4.24-1633.11.8),字子先,号玄扈,汉族,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在中学历史课本上,以徐光启的著作《农政全书》为目,主要介绍在农学上的成就,其实徐光启毕生致力于数学、天文、历法、水利等方面的研究,研究颇丰,尤精晓农学。明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徐光启在北京病逝,崇祯帝停朝三天为徐光启赐祭,追赠他为太子少保,谥文定。
中学历史课本中,介绍了徐光启为“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不过并没有讲述徐光启西学思想的由来,其实,徐光启对于西方科学的认知,是来自于他的天主教朋友们。徐光启在广东韶州任教期间结实了耶稣会士郭居静,由此开始对天主教有所认识,后经其恩师焦竑介绍认识了大名鼎鼎的耶稣会士利玛窦。并在明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由耶稣会士罗如望(Jean de Rocha)受洗加入天主教,获教名保禄(Paul)。
徐光启病逝次年,归葬原籍(今上海),择地于上海城山南李纵泾、肇嘉浜等河道汇合处, 后来子孙多居于此,遂称徐家汇,这也是徐家汇地名的由来。而前文所述的徐家汇天主教堂,就是由徐光启的后人联合他人一起修建的。
徐光启墓建成后历经数百年,期间朝代更迭、战火年年,虽然数次重修,但最终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那个特殊时期被损毁殆尽。而今的徐光启墓,除了椭圆形大墓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复原以外,其他的地面建筑,则是2003年徐汇区政府按照1903年墓地的原样复建的。
关于徐光启的墓碑为何是数学家苏步青题写的,确实有些令人费解。据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复建徐光启墓时候,负责人找到时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数学家苏步青先生,请他题写墓碑,苏先生不解其中缘由,负责人解释理由为徐光启曾翻译数学著作《几何原本》,与苏先生是同行,苏先生因而为徐光启手书墓碑。
墓碑是中国墓葬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明代关于各级官员墓碑有着非常详尽的规定,《大明会典》中规定:“一品石碑,蜻首高三尺,碑身高八尺五寸,阔三尺四寸,龟跌高三尺六寸。”
在《徐光启墓复原研究》一文中,关于墓碑部分介绍道“碑首,参考了曲阜孔庙、嘉定文庙中大量御碑的做法,结合本地图案风格做了仔细的复原。而对于龟跌,考虑其必然带有浓都的地方特色,故以嘉定文庙的龟跌为主要依据进行了复原。”但是不解尺寸、形式甚至摆放位置都“有章可循”,为什么最终没有复原成1903年的样子。
徐光启墓最为独特之处,就在于他墓前的巨大十字架,虽然徐光启是西学东渐的代表人物,但是在明代其墓葬前树立这样的十字架也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明代对于墓葬的形制有着非常严苛的规则,徐光启生前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其墓葬的等级规格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只不过当时已明末,国家财力有限,故其后人在营建墓地时候有所节制。即便如是,以目前墓葬的形制来看,也与《大明会典》中关于职员坟茔“一品……石人二、石马二、石羊二、石虎二、石望柱二”的规定基本吻合。
事实上,徐光启墓前这个十字架是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建立的。当时上海天主教会为纪念徐光启受洗300周年,重修了已经损坏的墓前牌坊,并在墓道中加建白色大理石十字架一座。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复建徐光启墓时,则主要是根据世纪初的老照片来复建的,故而目前我们看到的徐光启墓,就成为了国内极为罕见的中西合璧的墓葬。
徐光启墓道现置有石羊、石虎、石马、石翁仲各一对,可惜这些石刻都已经不是原件,而是参考上海地区其他几座明代墓葬的石刻(主要为嘉定明宣家坟、陆家嘴陆琛墓)复原的,其中石马参考了公园世纪初的老照片及公园中现存石马,算是最为接近原貌的石刻了。
而令我比较不解的,是在徐光启墓道两侧的一对石翁仲,都是文官造型,这在其他墓葬之中比较少见,因为现场说明文字极少,不知道当初复建时为何如此设置。
2008年我第一次来徐光启墓时,就对这座石坊印象颇为深刻,虽然不似徽州牌坊般繁芜华丽,但是这座石坊也是精雕细琢,甚为耐看。这座石坊是依据1903年复建石坊而建设,为一四柱三门冲天牌坊,正中额为“文武元勋”,下题“明故光禄大夫太子太保赠少保加赠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徐文定公墓阙”,右额为“熙朝元辅”,左额为“王佐儒宗”。石坊柱上镌有联:“治历明农百世师经天纬地、出将入相一个臣奋武揆文”。形象地概括了徐光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和丰富的学术成就。
而今,徐光启墓因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早已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小憩之所,隐于徐家汇热闹的商业氛围之中,成为上海一处难得的城市秘境。
附:
徐光启墓十字架基座之碑文,拉丁文碑文为今人口吻写就,中文内容是根据《徐汇区志》记载,按照原貌复原的。
在石坊西侧,有部分徐光启墓石构件的残件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