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的工作坊课程,一直拖到今日才写心得体会,可能是这次涉及的话题对我触痛太深,一直逃避着,不想触碰。
肖老师指出,沟通交流的四种方式:指责、讨好、打岔、超理智,沟通的要素有自己、他人、环境。感觉自己一直在使用和处于一个指责、超理智、讨好相互混合的沟通交流的状态中。
在与儿子的沟通中,我使用指责和讨好的时候多,指责的时候,感觉愤怒充斥着全身,说话也会打哆嗦,一门心思想着对他的要求,他的状态距离我想要的状态的差距,经常是越说越气。在这种情况下,儿子有时候木呆呆地看着我,有时候委屈地流泪,有时候愤怒的反击。我们相互指责,吵着吵着就忘记为什么吵架了,只为愤怒了。也有讨好的时候,这时候,我曲意逢迎,故意迎合儿子的喜好,其实心里压抑着自己的愿望和怒意。不得不承认,这种沟通效果很差,只有眼前的效果,对长期来讲都是深深的伤害。
在老公跟我的沟通中,他对我使用超理智和指责的时候居多。也是很难达到沟通的效果,面对居高临下的超理智分析和指责,我会很愤怒,心里一直在想我自己都知道错了,你还一个劲指责我,我做错了自己已经很难受了,你就不知道安慰我吗?这个时候安慰比指责更能平息我对自己的怒火,指责只是让我把对自己的怒火转移到他身上,变成对他的怒火。烈火焚烧下,还有什么效果可言呢?
以前只是感受,感受到沟通的障碍,体会着沟通无效的痛苦。这次课后,我好好的翻了翻资料,认真学习分析了沟通的模式,也许真正看到错误,认识的问题所在,我们才能迈开刮骨疗毒的第一步。
学习链接:
根据萨提亚的研究,我们常用的沟通方式主要有五种: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表里如一型。
第一种类型:讨好者
语言:表示同意。“无论你想要什么都没问题。我在这儿就是为了让你开心。”
内心:“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我没有任何价值。”
讨好者:使用讨好、逢迎的语气说话,努力取悦对方,表示抱歉或者从不反对,对什么都说“是”,用言语表示他不能为自己做任何事,他总是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想象你自己单膝跪地,身体有些摇晃,伸出一只手做出乞讨的姿势。
第二种类型:指责者
语言:表示不同意。“你从来都没做过正确的事情。你到底是怎么回事?”
内心:“我觉得孤独而失败。”
指责者:是高高在上的检查官、独裁者和老板,声音冷酷而严厉,经常又尖又大声。指责者更感兴趣的是将自己的压力和负担施加给他人,而不是为了寻求回答。
想象你站在那里,一只手放在臀上,另一只手连带着手臂直指着。你不会觉得自己有任何价值。
第三种类型:超理智者
语言:超理智。“如果个体能进行是细致的,他就会注意到某些人表现出的每一个细节。”
内心:“我感觉很脆弱。”
超理智者:这样的人看起来非常冷静和镇定。他的身体僵硬,通常有些冰冷而不易接近。当你说完一段话之后没有人会再听你讲话。
令人悲哀的是,对很多人来说这看起来是一种理想的表达方式,“讲正确的话,不表露任何情感,对事情没有反应”。
第四种类型:打岔者
语言:话语说的是没有任何意义或者不相关的事情。
内心:“没有人关心。这里没有我的空间。”
打岔者:这类人不会对那些观点做出回应。他们内在的感觉是混乱的。
当你扮演一个打岔者时,想象自己是一个倾斜的陀螺,不停地旋转却始终不知道旧习惯将去向哪里,即使到了目的地也不会发觉。
第五种类型:表里如一
会在意别人的感受,也会在乎自己的感受,和这样聊天会感觉到舒服。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沟通方式向表里如一型靠拢,在考虑别人的感受时,别忘了讨好自己。我知道自己想要的,但是我也不会为了自己而让你不舒服。
萨提亚发现,普通人中,有50%是讨好型;30%的人是指责型;15%的人是超理智型;0.5%的人是打岔型。这四种交流模式共占了95.5%,只有4.5%的人是真实一致型。而且,几乎每个遇到困境的人使用的都是这前面四种极端的交流方式。
在我们与他人的沟通过程中,通常会有三个方面的因素:自己,他人,环境。讨好型模式的人在沟通时,否定了“自我”,充分照顾“他人”和“环境”;指责型模式的人在沟通时,否定了“他人”,充分照顾“自我”和“环境”;超理智型模式的人在沟通时,否定“自我”和“他人”,充分照顾“环境”;打岔型模式的人在沟通时,则将三者都否定了。
萨提亚强调,这前四种被95.5%的人使用的交流方式起因于我们从小培养起来的低自尊和低自我价值感。
讨好、指责、超理智、打岔这些方式并没有所谓的好坏之分,都是我们在最初的家庭关系中,为了求生存和保护自己而习得的。而我们的反应模式一旦在幼年的家庭生活中被培养起来以后,就会不断在不同的情境下重复。
案例分析:老板把你叫进办公室,告诉你最近的一次季度考核里,你没有完成销售业绩:“怎么搞的,你一直都做得很不错,上个季度是怎么回事?什么地方出问题了?”
回答1:“老板,对不起,是我没有做好工作……”(认错式,不管自己是对是错,他一定会认错,不辩护,牺牲自己,平息事件,讨好对方。)【讨好】
回答2:“老板,你这样问,我会觉得很惊讶,因为你知道我已经非常拼命了,客户太难啃,一时要降价、一时要提前供货……这你都知道啊?”(对骂式,对老板的疑问表示愤怒,我已经努力,老板你为何不欣赏我?)【指责】
问答3:“整个情况是这样的,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整体市场下降了10个百分点,竞争对手推出了非常有优势的新产品,所以,销售业绩没有下降就不错了。接下来,我们需要公司给予更大的支持力度……”(分析道理式,分析错误的理由,并且为自己的过失讨价还价。)【超理智】
回答4:“哦,是。老板您说得对,是!以后一定注意。(”转身出门时,吹起了口哨。)(老板刚批评完,一转眼就笑嘻嘻地出去玩了,丝毫不放在心上。)【打岔】
回答5:“老板,我知道上个季度我没有完成销售业绩让你感到很生气、着急、失望和担忧,很想了解其中的原因以便更好解决;上个季度没有完成任务,我也感到很郁闷、气馁、不甘、抱歉;目前我不断反思和总结其中的原因,我希望和一起探讨探讨。•”(照顾到老板的感受,同时也坦诚一致表达自己的感受,照顾到整个情境,然后有意识的使用超理智去分析原因,提出对自己的期待。)【一致性沟通】
在萨提亚模式中,有创造力、自信、负责任、接纳的应对姿势应该是“一致”。学习一致性的沟通就是学习同时关注到自己、他人和情景,做出最适合的回应:
首先,当事情发生时,你是否注意到你的内在在发生什么?
其次,你周围的现实环境是什么?你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再次,对方的心情如何?对外界是否有兴趣?他们什么时候开始自我防卫?
最后,有意识地去做选择你的行动和反应。
比如,习惯于指责的人,在原先的反应模式中只关注自己,那么尝试着放下“自己指责的手指”,平息呼吸,用好奇和关心看看和你沟通的人有什么样的观点、感受和期望,然后选择内外一致的行为、语言反应给对方。关注、了解他人是倾向于指责的人最重要的练习。
习惯于讨好的人关键是觉察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关注自己的感受,倾听自己内在的声音,拿出勇气说出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对很多长期习惯于讨好方式的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可能是很困难的事情,不妨从简单的事情和信任的对象开始练习。
超理智的人总是那么聪明,一不留神又开始讲道理或罗列一大堆的数据、信息。精于此道的人首先需要练习的是和自己的接触,再练习如何关注到别人的感受。习惯于超理智的人最重要的是,不要只用脑袋,要多用心和其它的感官去听、去看、去感觉。
调整起来最困难的是打岔的反应模式,他们习惯了“生活在别处”,这回避了很多痛苦和不愉快。因此建议是从关注情境开始,学会观察当前所在的情境,只有学会活在当下,才能进入与自己接触,和他人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