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许久的《撒哈拉的故事》最近才看完。不看则已,看完后心里就萋萋得像草在疯长,绿油油的直往外冒。
在书里,我发现我和三毛有了共同语言,我俩都是一个资深的剁手党。
在沙漠里,物质匮乏到难以想象。租来的屋子外面是漫天的黄沙,淡水比金子还贵,每天要走几公里去买。通常情况下,洗澡洗衣服的水都是咸臭的海水。
她的邻居,大多数的撒哈拉威都肮脏又贫穷,家徒四壁,生活也极其简陋。三毛这个剁手党却不愿意入乡随俗,她致力于用一切方法让自己生活得舒适。中国菜、报刊、茶具、甚至还有红灯笼,都让爹妈从台湾大包大包地寄来;用家具老板废弃的棺材板外箱做成书架和沙发;自己动手粉白墙壁;然后就是买买买,床垫、漂亮的沙漠地毯、异域风情的窗帘、冰箱、还有他们的白马汽车。
三毛喜欢特别的收藏,荷西送她的骆驼头骨,能让她高兴好久;花了一大笔钱从一个坟场的老撒哈拉威那里买了几个石雕,如获至宝,却被邻居耻笑为傻子。还有去富人家里的花园偷绿植。绿色,在沙漠里简直太稀缺了。就这样,这个对物质有着极度狂热欲望的女子,把沙漠里的日子过得像诗一样。
读完书后的一段日子,我看见家里被养的无精打采营养不良的绿萝,竟然心生内疚,发誓要好好栽培它们。重新换了盆,一片一片小心的擦干净叶子上的浮尘,肥厚土松,生机盎然。它们的幸运在于,我们家没有从天台上掉下来的山羊。就这样一盆绿萝,要给三毛得到,她岂不高兴得要发疯。
沙丘在她眼里像睡着的女人的胴体,她会和荷西一起坐在沙漠的夜晚里看苍穹里的星斗。三毛那灿烂的笑容让沙漠都有了一种亲和力,不论走到哪儿,她绝对是一个过日子的能手,生活在她的装扮下“嘭嘭嘭”地开满了遍地花朵。
我一直说要断舍离,但是遇见自己喜欢的东西,想方设法也要买回来。家里很多小摆件,新奇精巧的小玩意,即便是外观精美的小瓶子,也都悉心收藏,时不时拿出来摩挲把玩。有时候并不需要的太多,但是看见心仪的物品还是走不动路。虽然我知道,这些东西最终也不知归于何方,而在我睁开眼睛的每一天,让这些美好的东西属于自己,也觉得心里满满的。
想象大漠的生活,永远弥漫着尘土的空气,极热与极寒的昼夜,永远吃不痛快的蔬菜和水果,然后我躺在席梦思上拥在天鹅绒的被子里,或者洗着欢畅淋漓的热水澡,这些以前觉得稀松平常的事物,竟然让我有了莫大的幸福感。在那样艰苦的生活里,三毛书中的世界看起来富饶又惊喜,处处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恩。
三毛教会我真爱眼前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我家大本事买来工具动手修灯修表修煤气灶,我就仿佛想起荷西钉钉锤锤地给三毛打家具,做屋顶。大本事说,修修补补这些事还没有我做不来的,转而挠挠头,露怯地一笑说,就是手艺粗了点。我说,能修就够了,家里爷们能让日子稳稳地转起来,就男友力爆棚啦。
我们不是金碗银匙的土豪,不妨在生活的细节上用点心。好看的玻璃杯泡上花茶,烘焙一盘小巧可爱的甜点,阳台晒着小碎花的床单,养着花,养着鱼,养只慵懒的猫,给它一条白绒毯卧着。什么都比不上窗明几净,淡香素雅的小舍,懒懒的宅起来。三毛的文字有治愈的能力,她让我对所有拥有都充满感激。感谢小而温馨的家,感谢睡前有温牛奶,感谢可以做梦的床,感谢每天都在晨光中醒来。
原来,一切的恋物,都源于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