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拾了一下我是的书架,粗略的算了一下,去年的书架上竟然多出了六十多本书,而这六十多本书就是我去年一年所看过的各类书籍,先是一阵惊叹,然后一一看看它们陌生有熟悉的书名,才发现,原来,这么多本书里面竟然有这么多,印象已经模糊了,不得不感叹,才一年的功夫,怎么跟狗熊掰棒子似的。
我这只狗熊还是很勤快的,趁着天气好,把去年的书全部摊在了自己的床上,再次俯瞰了一下阳光下微微泛着光的各种书籍,才发现,这些书还是熠熠生辉的,于是打来电脑,对照着自己总结的每本书的读书笔记,还是有所收获的,这一年的阅读,成没成文化人不知道,阅读的菜鸟就当仁不让了,而看着看着,我才发现,原来我读书的流程是这样的,过程也是很奇妙的!我也希望,广大的阅读菜鸟我们一起交流,毕竟三个臭皮匠,真的就能顶替一个诸葛亮。
一、挑选书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次有目的的冒险
对于挑选书籍的过程,我自认为我是没有任何办法的,因为我既没有透视眼,也没有一目十行的本领,所以恕我眼拙,很多时候,在挑选书籍的过程中,我很多时候也是和大家一样,是个瞎子,有的碎片阅读告诉我,应当先去实体店大概看看,然后再去网上购买,可是我是在没有时间去图书馆或者书店,毕竟阅读不是工作,我需要这些时间去养家糊口。
但是,有一点我是很清楚的,那就是,在挑选书籍之前,我一定会问自己,为什么我会买这本书,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习书籍中的语言,还是欣赏文字艺术,还是领略作者的内涵,抑或是当成专业书籍,以一种专业来研究,这些问题是我必须要明白的,所以,至于说看好了这本书以后,我也不会再去图书馆进行调研,果断下单,然后就当这是一次有风险的投资,有目的的冒险,一切随缘,不必太过较真。
二、每一次阅读的过程都是一次和智者的促膝长谈!
至于说阅读,总体来说,是享受的,我不喜欢规规矩矩的坐在某个固定的地点,刻板的告诉自己:”现在我要读书了,我坐在书桌前,我拿起笔了,我翻开第一页了……”这些程式化的东西,我统统都不要,我不愿意为了读书而读书,相比,我更愿意在一个晴好的天气里,漫无目的的坐在一趟运营时间长的公交车里,靠窗子静静地坐下,然后开始翻阅,读累了,看看窗外的风景,风景看累了,在看看文字,这种感觉是惬意的,当我带着收获的风景和满载而归的文字下车回家的时候,无论是内心还是身体,都是富足的,每一次的阅读好像都是和一个智者一起坐在车厢里促膝长谈,看着风景,学习这书中的知识。
三、阅读过后我得到了什么?
阅读后,与其说是我得到了什么,不如说是我丢掉了什么,在文字艺术面前,我丢掉了原来的粗俗,在未知领域面前,我丢掉了无知,在专业面前,我丢掉了轻蔑,在娱乐面前,我丢掉了悲伤,在对人对事面前,我丢掉了胆怯和自卑。
四、读书笔记究竟该不该写,怎么去写?
“智慧”一词的说文解字中对于“智”的解释是“知积予每日”,意思是说,“智”是对知识的每日的摄取;“慧”慧欲丰于心,意思就是说“慧”是智从摄取到内化于心的过程。
如果说读书是一种“智”的来源那么,读书笔记就是内化为“慧”体现,因此,对于写读书笔记来说,很重要。
不仅要写读书笔记,还要认认真真的去写,混合着自己的个人思想去写,这才是属于读者自己内心的“慧”!
但是,有的人觉得看完书写不出来,实际上,开始,我也会存在这种情况,我的体验就是:
第一,对于好的,印象深刻的作品,一定要笔者自己去写,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是我们没写过读书笔记,不会写,这就需要通过写作的方式勤加练习,慢慢的也就会好了。而对于好的作品,有的适合写一篇读书笔记,有的则适合作者的每一篇文章都写一篇读书笔记,这要根据书籍中文章的形态而定,有的书籍就是好到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是经典。
第二,有些书籍往往读过以后真的不知所云,这时候审视自己开始的挑选书籍的目的,看看是否和初衷背道而驰,如果是的话,写不出来就真的算了;而对于那些投资失败和冒险失败的书籍,莞尔一笑吧,毕竟,投资就是冒险,冒险就存在风险。
这就是一个菜鸟的读书的过程,希望喜欢读书的你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