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的第一次熬夜,是某年的三月七日的大半夜,在我猜测大家都睡沉了之后。我就偷偷摸摸的爬了起来,开始各种写写画画,准备胶带,彩纸之类的材料。(那大概是还在读小学的时候,应该是不满十周岁以前的事了。)
当然夜深人静再怎么蹑手蹑脚,因为个子太小,得借助于凳子来爬上爬下,总会弄出大动静。房间里,母亲很是愤怒的声音传来:“你还不睡觉,在干嘛?”
“睡了,起来上厕所。”我不委屈,我倒是更害怕她起来,到客厅看到我做了些什么。
那个年纪的我不知道有母亲节的存在,只刚知道三八妇女节是一个适合妈妈过的节日。
第二天,看到客厅雪白的墙被我贴得画得花里胡哨的,哭笑不得却还得配合满满的感动,因为面对着那用“妈妈,我爱你”拼凑出的大幅爱心。
我一定要说说我什么时候不爱我妈。
同样是那个年纪,奶奶会在午饭后邀几个差不多都退休的老太太来家里开一桌麻将。没有麻将桌的年代,手搓麻将她们玩得很是不亦乐乎。
时间过早,三缺一赶不到的那一位得我妈代替某个老阿姨先凑局。然后我可能偷偷把没吃完的午饭放进厨房就自顾自地瞎涂画去了。等到被发现我浪费粮食不吃完自己碗里的食物时,我想借机说上课要迟到了,打算赶紧离开家去学校。
可是我妈会非常固执地要求如果不把碗里的饭菜都吃完,你下午就不用去上课了。端着碗站在家门口满肚子委屈和羞辱的我,挨到真的要迟到的点,硬着头皮咽下饭菜,再大口地灌白开水,好把食物都快点冲进胃里。
然后带着哭腔恳求,我真的会迟到的,你得负责送我去教室给老师解释清楚我迟到的原因。可是不论我怎样请求都是没用的……我似乎才是自作自受的那一个,必须自己去承担一切后果。
我无奈之下不能再拖延,一边哭一边跑,迟到是必然,但结果远比我想象的糟糕状态好得多。老师没有为难批评我,同学也是更多好奇关心我何以如此伤心难过。
直到课间我很愚蠢地回答了同学的问题,她其实是想安慰我,“怎么了?你怎么这么难过?别哭了”
“你别管我!我讨厌我妈,我妈她不是我妈。”我很无厘头地抛出一句话就再也不理任何人。
现在回想起来,只觉得幼稚,好笑。
“我妈不是我妈”这句话,好长一段时间里被班里同学误以为:我是个没有亲妈的孩子,突然间发现自己不是亲生的或者有个后妈。哈哈哈~看来最后委屈的不是我,终究是我妈呢。
唯独那一次我觉得我大概是不爱妈妈的,我觉得我应该有一个更加理想型的妈妈。可是时间过得太快,人还是比较容易就长大懂事的。你永远不可能去定制一个优化版的母亲。但一定会感激自己拥有一个孩子气童心未泯也民主得愿意接受和你一起成长的母亲。
虽然有时候她会后知后觉一点,但待她理悟到你真实用意之后,会挺不好意思的跟你说抱歉,那时候的她是真的很可爱啊。
又是一年的母亲节要来了,习惯了拥有母亲节祝福的妈妈,如果没有早早接到祝福的电话或者礼物,真的会期待一整天,也落寞一整日地等待下去。
她不敢过于主动去要求,也从来不指望收到什么,但如果没有女儿的那句“妈妈,我爱你。”她一定觉得倒不如干干脆脆不存在有这样一个节日多好呢。
写到这里,突然觉得,如果可以。每一天都对你说:妈妈,我爱你!这样你的日子里,再没有母亲节与平日的区别,有你有我的日子里,天天都是母亲节。要你做天底下最幸福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