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据说古代有位画家擅长用红色颜料画竹子,当时人称“朱竹"。一天,一个人问画家:“你为什么用红色颜料来画竹呢,难道你看到过红色竹子吗?”画家回答说:“难道你看见过黑色的竹子吗?” 结果问话的人无言以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我们每一个人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受自己的认知影响,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习惯行为和习惯思维(思维定势),这些习惯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品质和事业成败。好习惯可以成就一个人,坏习惯可以毁掉一个人。有人说”习惯决定命运”,可见习惯的力量。我们需要时常觉察自己的习惯,反思自己习惯的养成因素,并在行动中有效地做出改变。
我们来看一本关于习惯的、有持久影响力的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有人说这是“人生必读的一本书籍”,在我看来,这是一本谁读谁有收获,谁践行谁更容易养成优秀习惯的一本书。这本书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畅销150多个国家,是“中国 60 年来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被称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 25 位人物之一”、“人类潜能导师”。
02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看,如图:7个习惯模型。
第一部分属个人效能。包括习惯一、二、三;第二部分是人际效能,包括习惯四、五、六;第三部分是不断更新。这七个习惯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底层的习惯是上层习惯的基础,就是说,当上层习惯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回到底层的习惯来成长和更新。下面我分别来给大家讲一下这七个习惯的内涵及其践行工具。
习惯1 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又译为“操之在我”,与消极被动是相对的。
首先,每一个人面对任何刺激都有自己的反应方式和反应时间。消极被动的人经常根据本能即时做出反应,而积极主动的人则会在刺激面前,按下暂停键,充分利用人类共有的四大天赋—自觉、独立意志、想象力、良知,来进行思考和选择。柯维博士说“不是对方做出什么来伤害我们,往往是我们所选择的回应伤害了自己”。
其次,消极被动的人喜欢关注负面,总想着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肆意批评,想改变别人;积极主动的人专注自己能做的事情,重视改变自己,做自己的主人。就像书中讲到“如果你认为问题都是外界造成的,那这样的思维本身就是问题所在”。
习惯2 以终为始
“所有事物都经过两次创造:心智和实践”。这个习惯需要人们要有人生定位,有目标,有理想。就像盖房子,需要先设计图纸,然后进行施工。人生如果没有目标,就如同一片叶子在水上飘移,所有的风都是逆风;如果一个舵手没有方向,即使他再努力,又能怎样呢?
下面是一个关于“你最后悔什么”的调查表的统计结果:
从这个调查表中,你能够觉察到自己什么呢?走过的人生中最值得留恋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我们有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定位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剧本的作者、导演和主人公,撰写人生使命,我们可以思考,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做些什么,希望留给家庭和社会些什么?
习惯3 要事第一
要事第一就是将有限的时间花费在重要的问题上。本书提供了四象限的时间管理方法,即根据紧急和重要两个维度划分成四个象限,来管理自己的任务和时间。
关于要事第一,有一个大小石头的实验,就是将所提供的大石头、卵石、沙子和水放进一个瓶子里,如果是你,你会先放什么呢?
如果你不是先放大石块,那你就再也不能把它放进瓶子里。那么,什么是你生命中的大石块呢?
我们一生中要做的事情有很多,有人清晰自己该做什么,什么是自己的要事,那个阶段应该以什么为中心,也有人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人生规划,要事第一就是要保证你认为的要事在你的人生清单上,有人不知道自己的要事是什么,尤其是在做选择时,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回到习惯2,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使命。“成功的梯子不要搭错墙”。
习惯4 双赢思维
人际交往大概有六种模式,分别是:损人利己(赢/输)、舍己为人(输/赢)、两败俱伤(输/输)、独善其身(赢)、利人利己(双赢)、好聚好散(无交易),在史蒂芬·柯维看来,双赢不是什么技巧,而是人际交往的哲学,它是六种交往模式之一。
这里给大家看一个故事: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一位长者的恩赐,获得一篓鱼和一个鱼竿。其中一个人要了鱼,自己马上煮熟饱餐一顿,后来却饿死在鱼篓旁;另一个人要了鱼竿,他艰难地走向大海,饿死在未到达的路上,就是一个双输的例子。如果有双赢的思维,他们可以先分次煮鱼,解决饥饿,然后一起去捕鱼。他们不但能够生存下来,还会有更好的合作结果。
习惯5 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是指先去了解别人,在了解别人的基础上表达自己、处理自己的问题。
首先,学会倾听,理解别人。很多情况下,我们听别人讲话,我们会想着如何回应,而不是如何理解。学习同理心倾听,就要以“把自己的脚放到对方的鞋子里”的心情去理解对方的感受。这里请大家看一下繁体字听的写法,从中感受听的艺术。
其次,学会表达,寻求被理解。在同理心倾听的基础上要适时给予对方反馈。每一次正向反馈都是情感账户的存款。我们要知道,每一个人对储蓄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需要拥抱,有的人需要居家的整洁),反馈的语言正向“爱的语言”一样,是因人而异的。柯维博士提出要给予对方“心里空气”,也就是情感上的氧气,让对方感到舒服。
习惯6 协同增效
协同增效,又译为统合综效,是一个重视不同,集思广益的流程,是创造第三种可能性的机遇。
比方说,两个眼睛在一起,能看得更广、更远、更立体一样。男女组成家庭是一个合作并创造一个新的整体,创造一种新的生活的过程,这或许正是家庭的意义。我们社会分工不同,彼此互相协同,才创造了世界的更多可能性。
人际关系中,两个或更多人意见不同,并不一定表示谁对谁错,只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不同,对方的主张中一定有自己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共同创造出更好的答案。
习惯7 不断更新
物理学有一个术语“熵”,讲的是一个事物自身最终会分解,而达到最基本的状态。用学术的解释就是“系统和社会的平稳降解”。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个人的成长,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和对生活的实践与体验,寻找平衡幸福的人生。
不断更新的4个关键方面是: 身体、思想、社会情感和精神。我们要均衡更新,因为四个方面是互相影响的。我非常喜欢一句话,人生就像跷跷板,“终于有一天 你认识到,原来只有找到人生的平衡点时,就是最高处。”
03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目前更新过多个版本,课程也在不断更新。这7个习惯,不仅仅是习惯,也是做事做人的方法,更是人生的效能原则,这7个习惯模型本身也是一个系统,一个人生的底层操作系统和知识管理系统。这7个习惯的英文都是动词开头,也就是说,这7个习惯是需要践行的,是需要去做的。因此,《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又是一本行动手册。
一个人越积极主动,就越容易摆脱依赖,走向独立,一个人越独立,就越能在人际交往中掌握主动权,管理好自己,提高人际效能,人际效能的提升更容易走向人与人之间彼此独立有互相依赖的美妙的互赖期。
祝愿大家播种习惯,收获品格与成长。
[无戒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