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茶心
题记:厨神茱莉娅说过:"People who love to eat are always the best people."(爱吃的人,从来都是最好的一群人。)
1.吃的不是营养,是美妙的感受
我有这么一个朋友,他活的跟我们很不一样。他对待饮食很用心。他每月吃几顿肉几顿鱼几只虾几只香蕉都是算好的。
你以为他注重吃,你错了。人家只是注重养生。他只在乎的是食物的营养成分,至于味道,他完全无感。在他而言,也没有喜欢不喜欢,只有对他的身体有没有帮助。
他吃饭要吃“最健康”的水煮菜,样式要多样。中餐配上鱼,至于是食堂里的泔水鱼,还是安徽的臭桂鱼,亦或是重庆的烤鱼,对他而言,并没有什么分别。
可是有一天,他去旅游,回来后完全变了一个人。他说,我吃过了一条这辈子最好吃的鱼了。我再也不是我自己了。
从此我们跟这个人吃饭,真的很麻烦了。他点餐要问服务员你们这里推荐菜是什么,怎么做的。哪一道菜是客人好评最多的。味道不好他还一定要去给厨师提意见。
他说,我才知道,做一个吃货是一件犹如在天堂漫步的美妙事情。我要带着一双筷子上路,体味天下美味。
2.吃的不是食物,是人
这让我想起了《舌尖上的中国》的总导演陈晓卿,他出版了《至味在人间》,写了一个吃货的前世今生。里面介绍了各种大餐美味,地方小吃,最重要的是,有对味道带来的心理感受和人生体验的描述。
他把味道比喻成美人比喻一切,把一切不能拌饭的菜说成是耍流氓。他写出食物背后的人的因素,亲情,友情,乡愁,文化……尽在其中。
最后他生发总结只剩了一句,最好吃的是人。吃什么、在哪里吃这些问题远不如“和谁吃”来得重要,吃的是食物,又不是食物,是和食物有交集的人。
米娇去姨妈家玩。姨妈说你最想吃的是什么,我给你做。她说要吃煎炸干辣椒,要吃霉豆腐,要吃辣椒炒青鱼,要吃蒸咸蛋,还要吃油盐饭。
姨妈做了一桌子奇怪的美味,吃的都是故乡的味道。姨妈吃着掉了泪,一边吃一边回忆那时候在老家常常大桌请客吃饭的盛况。
你家今天杀了猪,请来吃饭。我家今天捞了几条鱼,请来吃饭。他家打了野味,请来吃饭。吃完饭,亲戚朋友们聊聊侃侃,日子过得非常实在。
她跟着子女离开故乡,故乡的味道也只有在食物中才能回味一二了。做和吃家乡菜是对故乡的人的回忆,对过去人事的美好的无限缅怀。
3.吃的是人和生活,更是自己
去云南火锅店吃火锅,点了一盘子菌菇,还没有看清全貌,就被服务员端出去煮了。煮好后变成一锅香浓的汤回来。端着一碗,闻着香气,胃开始叫嚣着自己的欲望。
一口口喝下去,汤汁中夹着融化了的蘑菇,肉肉的,苏苏的。野生的香气在唇齿间交缠,像是吃到了那山那树那星光,回到了空气新鲜鸟儿啾啾的自然里去了。
好想问,下次我不吃火锅,只点蘑菇,你们帮我煮成汤,我加个主食喝了就走,可以吗?
看《朱莉与朱莉娅》,梅姨把茱莉娅演活了。一个高大的,充满生活热情,极其热爱饮食与生活的女人,那个写了《掌握法国菜的烹饪艺术》的伟大女人,她将吃淋漓尽致地与生活与爱结合在一起。
看着她做菜,食指大动。看着她做菜,觉得她性感无比。看着她做菜,好想去巴黎。看着她做菜,觉得自己辜负美食就是辜负人生和好时光。
因为她通过烹饪和分享,把自己热爱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以及不管年龄多大也要做自己最爱的事情的理念实践并传达出来了,让千万的美国人,人生发生了改变。
最好吃的美食是人,能够看见的,是吃背后与他人的关系。但要让他人好吃,显然先要让自己好吃。让自己好吃,先学会遇见拥抱美食。
每次的美食体验,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满足和享受,是与美好世界的一次链接。如果你不知道怎么爱自己,先学会享受美食吧。爱美食的人会马上学会爱自己爱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