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绍
无为市,安徽省辖县级市,由芜湖市代管,地处安徽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境内地貌总的特征是“山环西北,水骤东南”,总面积202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无为市常住人口106.2万人。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位于皖江城市带的核心区域,处在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马芜铜经济圈的交汇区域。[2]截至2019年,无为市下辖20个镇,市政府驻无城镇。2019年,无为入选2019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2019年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中国创新百强县(市)。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百强榜。
二:小城旧貌
民国元年(1912年)4月,改无为州为无为县,仍属庐州府。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无为建立组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无为县委组建苏维埃政权,领导无为县人民举行“六洲暴动”,揭开了无为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抗日战争时期(1931至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独立自主地开展武装斗争,使无为发展成为全中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全市计有无为、临江、湖东、无南等4个县行政区和1个准县级的江流行政办事处,隶属皖江行政公署领导。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无为全境仍按照抗战时期区划一分为四,共辖21个区(镇),隶属皖西第四专员公署。此期,全市人民掀起“支前参战”热潮,“渡江第一船”率先自无为泥汊江岸发出。1949年1月21日,无为县解放。1949年7月,无为全境的4个县级行政区正式合并,成立统一的无为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无为县始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1952年1月,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65年7月,复属巢湖专区,2000年,隶属新设2立的巢湖市。2011年7月14日,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
四:本次社会实践调查的感想感悟
99年的峥嵘岁月,99年的历史沧桑,无论是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与危机共存的今天,中国共产党都经受住了各种严峻的考验,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向前走,人民的物质生活从无到有,从有到精,日月更篇,天地换颜,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伟大的祖国日新月异,屹立在世界东方。作为一名生在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的大学生,我见证着家乡的变化,窥一斑而见全豹,家乡的变化则是祖国变化的缩影。七八十年代,人们一提到无为,还是一个穷乡僻壤,经济落后,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的小县城。没有什么高高的楼房,没有繁华的街道,商品经济也难以发展,有的只是一群辛苦干活的农民。但是九十年代,随着社会的发展,楼房越来越高,小区也是越来越多,居住人口也随之不断增加,整个县城的功能慢慢开始进行转化,变得更加开放、多元,服务内容也更加专业、多样,涉及卫生、调解、计生、民政、文化、安全生产等方方面。但是21世纪以来,整个城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开始发展起来,以电缆,特色农产品等行业迅速的发展起来,开发区的不断发展带动着整个城的经济也不断发展。教育事业也腾地而起,小学初中幼儿园高中等学校的规模不断发展,人才不断地被挖掘,整个城市的教育水平直线上升,文盲率大大降低,直到今年我们市的一些高中仍在向着社会输送着优质人才,我们惊喜的看到一大批优秀学子被送往各大高校区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时社会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公路在不断地延长,交通出行方式不断变化,市容市貌也不断发展的更好,一个适宜的居住环境正在养成。人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针对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不断在被开发,乡村经济活力不断地被迸发出来,特色产业园区也在不断的建立,千千万万的农民生活也不断丰富了起来。一大批打着无为特色的产品正在不断走出去,带领着无为经济文化的发展。时间书写着历史,小城见证着变化。小城由传统的发展模式向现代标准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华丽转变,这一切一切都见证着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的实力在日益提高。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仅是缅怀党的光辉业绩,更是要明晰前行的方向,坚定信心跟党走,凝心聚力向前冲!党的领导给我的家乡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感谢国家感谢党给我这样好的生活环境 ,活在中国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骄傲。也祝愿祖国早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下为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我拍摄的家乡变化图片,发展的真的是很好。不忘初心跟党走,小城旧貌换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