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愉快的周六了,这漫长的一周终于结束了!先祝大家周末愉快。今天咸鱼要说的是基思•
斯坦诺维奇的《对伪心理学说不》。说到这作者真是让咸鱼又爱又恨,爱的是咸鱼读过他的三本书《超越智商》《机器人叛乱》《对伪心理学说不》都是大神级作品!恨的是他的书真是太难说了!
嘛,本来这篇想的是对书中的科学理论进行一翻综述的,但是咸鱼尝试未果。于是乎咸鱼这篇决定就着《对伪心理学说不》一书中对于市面上流行的文字来
!
就心理学而言,一般公众除了弗洛伊德和斯金纳的研究之外,外行人对其他卓越的心理学研究几乎一无所知。看看市面上卖的书就知道,大多是一些早期的心理著作。基本都是偏向于精神分析。但是问题是,现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些已经不能代替现今主流了,并且还有很多都已经被证有重大缺陷!虽然科学有聚合性,这些即使是被证有缺陷的研究对科学的发展依然是有很大贡献。但是问题是后面那些被修正过的理论并没有有效的延伸普及开来。这就造成了一本经典著作反而给读者带来了错误理论的奇怪现象。
还有的就是打着心理学旗号的伪科学书,比如星座,金字塔能这些。这些东西就懒的讲了。剩下一种最多的就是自助类的书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鸡汤和励志。当然自助类的书也有一些好书。但是大多数这类书,都是出自非专业人员之手。有的是采用套套理论,即告诉你“三思后行”又告诉你“时不待我”。有的是把以前的理论换一种说法和你再说一遍,旧瓶装新酒。好一点的会告诉你怎么做但是很少不告诉你为什么,即使告诉了你为什么,基本上也是依靠他们的个人经验或者少数的几个案例来向你说明!完全没有可重复性!
不光是心理书籍这样,随着信息越来越廉价。人们现在看到的基本上都是自己愿意看到的东西。人们总是更愿意看到更新更神奇更有冲突的东西。于是市面上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江湖术士和媒体名人的节目与文字。而这些东西的作用只是让你看起来爽而已!对你的实际生活以及认知是没有任何帮助的。如果只是这样也就罢了。毕竟让自己爽,感到快乐,也算是这种东西的贡献了。但是问题是这种东西给你爽的同时还带给了你错误的观念,这就得不偿失了。
来一起看看一些流行的东西为何用处不大
先来看看一些实用类型的技巧方面的书和文章。比如什么什么导图呀,什么什么工作法呀,怎么怎么社交,怎么怎么变的厉害呀等等一类。我不知道这些方法对多少人真的产生了作用。个人看来,这些以个人经验与价值观为导向的技巧有没有科学依据先不说。假设真的有效,问题是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并且真的产生作用!
每个人的情况是不同的!这种以手段来导向目的的做法真的有用?这种技巧的源头大体分两种:一种是个人成功的经验,然后总结出来。这种只对他个人有用的经验,你凭什么觉得你也适用。普遍性证明在哪里?
如果这种技巧是那些大量阅读,疯狂工作,社交达人和一群真心厉害的人使用的同样的方法而总结出来的呢,那又如何!那么问题就来了,是他们用了这种方法才成功的,还是他们成功了所以有了这些方法!注意!这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你的目的是变成某种人,而不是学某种方法!就拿读书来说,市面上五花八门的读书方法这个导图,那个笔记。其实个人感觉只要你认真且大量的阅读了。这些方法都是自然而然就采用了!是不需要刻意为之的。不是有了这些方法,你就能怎么样怎么样了。而是你开始认真做了,才自然有了这些方法!且这些技巧方法是别人的,就算是大量证明统计出来有效的方法。但是对于一心想找方法而忘记本身学会这些东西就是要下苦功夫的人们来说又有多少能坚持下来呢?坚持下来,最后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这些方法呢?还是因为坚持呢?当然市面上正在有效的技巧类的书有没有!有!问题是他能占多少,又有多少人看呢?(这里并不是说这种技巧对任何人都完全没有用,只是想表达不要太痴迷于所谓的方法论。提醒大家不要陷入误区)。
再来看看情感类文字,什么我与男/女友之间的故事,我的什么什么你不懂。读的时候觉得感同身受,受益颇深。但是事后一阵又如何呢?然并卵吧!为什么!因为本质上这些问题总的来说,情况与解决方法都是非常简单明了的。这些东西都是普遍存在的。大家道理都懂,你看到的其实就是你自己愿意看到的东西。可是这里的困难不是在于总的问题与方法而是具体情况怎么处理!而具体的情况又是不可计数的。这才是重点所在。而情感类的问题基本上不就是你不懂我,我不懂你,价值观不一样,两人不平等,缺乏沟通等这些简单且大众这么多年来心理早已有答案的问题。来来去去换着说法来赚眼泪赚同情,读起来觉得自己也是这样的,真是可怜呀!自己都同情自己。但是这些对你实际生活能有什么用!仅仅只是为了自己的不努力,不沟通,不爱了找到一个安慰自己的借口罢了。然后自己孤芳自赏。觉得这世界上怎么就没有人懂我,我要找的一个什么什么样的人云云。如果自己真陷入这种幻想与借口中而放弃努力生活,那以后醒悟过来后就真的会“香菇蓝瘦” 了。当然市面上有没有这类好的文字!有!怎么选!下面再说。
还有一些鸡汤类和打着心智与思维类的伪鸡汤书和一些什么预测类的书等等一类不能证伪的东西。这种东西流行是因为这些东西给了你巨大的心理吸引力,因为它们能够解释一切事情。预先知道无论什么事情发生,你都能理解它,不仅给你智力上的掌控感,而且,更重要的是,让你拥有应对这个世界所需的安全感。但是,这种安全感的代价是知识与认知发展的停滞。这种代价你愿意付吗!
再加上各种新闻与文字为吸引眼球常常干些诱导人的事,这更加剧了流行文字的无用性。比如亚伯拉罕·林肯总统和约翰·肯尼迪总统的神秘巧合;什么你的态度(ATTITUDE)才是左右你生命的全部,因为1+20+20+9+20+21+4+5=100等等。如果你单纯相信了,那可真要小心了。就如上面的。你怎么不说只要加上时间维度硬要找相同点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按照这个字母加法的逻辑impotence(阳痿)是不是也能说是你生命的全部?
还有以个案研究和见证叙述为例论述什么读书无用,吸烟无害的文字就更不用多说了。更高级点的像选择性偏差误导因果的等等。(就比如某某地方呼吸系统疾病导致的死亡率高于平均水平则可得这里的空气差,害死了这些人!但是实际上是这个地方空气质量好而患有呼吸疾病的人都愿意搬到这里,然后他们死在了这里才发生了这些上面的情况。)这些东西是神秘了,是新奇了,你是找到了你想要借口的依据了。但是没能让你知道这是一个概率以及统计的世界!这样东西其实都有个科学的解释。那这样对于你的生活产生的结果是好还是坏呢?
得,那我们这些都不看,我们看科普的文章和新闻总行了吧!这你也要小心!因为如果你不是在专业的期刊杂志上看而是在某些文字新闻之类的地方看的话。那可能还不如不看呢!为啥?
因为为了吸引人,上面的东西真假先不论。所采用的描述一般是什么什么诺奖级的发现,全新的理论等。就拿现在很火的某某基因编辑来说,一开始新闻说成诺奖级,现在又开始报道备受质疑等等,这样的事情在新闻上屡见不鲜。很容易让人产生科学是“跃进”模式发展和学界反复无常,打压同行的感觉。但是科学其实是渐进整合的过程,事实上,很多科学领域的进步靠的都不是某一个突然的突破,而是由一系列构不成重大影响的停顿及前进之间的反复所组成的;并且科学是要服从同行评审的不是一下子就有个大新闻的。
现在新闻的报道就这基因编辑来说。先不论真假,单从给民众看到这样的新闻来说,给民众带来对科学错误的认知这点是不用怀疑的了。
还有一类经常说什么什么思想被埋没什么什么人才被打压,具体参照下引力波事件。说的好像想法很值钱的样子。但是真实情况下,想法其实不值钱!任何智力正常的人都能在早饭前想出几个这样的念头来:什么是生命的本质?宇宙的起源?时间的起点?科学家们自己也很容易就能想出来。但这种不能找到方法来验证它们的对错。一个既不能被证实也不能被证伪的想法,对科学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用。
就拿大陆漂移来说,你可能也曾经在地图上发现大陆的形状好像能合在一起,这些大陆可能原来是一体的。但是这个想法对于科学来说又有什么用呢?就像现在公认的大陆漂移假说之父魏格纳,他当年发了这个问题并且进行了研究且发现了很多证据,但是因为大陆是怎么漂移的原因等问题他一直没能解决。结果大陆漂移学说在半个世纪内都是被主流所否定的,直到人们发现了“板块构造理论”才承认了大陆漂移,那时候他都已经死了。真要算起来,你说最初你看地图发现可以重合的想法,对于科学来说能值几毛钱呀?
说了这么多反例,那具体生活中应该怎么办!不能因噎废食吧!市面上难道就没有好的了!当然有!至于辨别,就要看自己了。这里就说到《对伪心理学说不》一书的主旨了:(1)可证伪性;(2)概率性预测;(3)服从同行评审的公共知识;(4)基于聚合性和共识的科学知识。需要有这些认知,才能大概率的避免被上面所说的东西所迷惑!可证伪能让你避开有害的模因;概率性让你知道这个世界其实只是概率性世界这可以避开阴谋论和错误的相关性引导;后面两个可以在你在自身力量不足以判断的时候防止偏听偏信。总而言之,一个正确的科学观在现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是十分重要的。
以上纯属咸鱼个人瞎扯观点。个人观点随时改变(就是这么的不要脸)欢迎交流。愿每人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下篇见咯!
�+6م܃�0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