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我家(族)里,和我平辈的有四个人,哥哥姐姐弟弟妹妹,我正好夹在中间。哥哥比我大很多岁,早在十年前就结婚了。姐姐(堂姐)比我大8岁,一直没结婚,也成为了我们全家的心事。
我不知道姐姐经历过多少善意的、故意的、关切的、虚伪的嘘寒问暖,也不知道她从何时研发了一套自己的回应策略,用《三体》里的话就是: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于是,但凡家族聚会、吃饭、聊天,我们都听不到她的声音。奶奶每次都忍不住嘴快,总要当着大家的面,问她有没有合适的男孩子。她则面如死灰,像没听到一样,继续吃她的饭。
这种时候我爸就会打圆场:“哎呀,孩子的事情让她自己去操心,你都隔了代了,别多管了。”就此,话题就转到别的方向去了。
奶奶每次都跟我说:“你姐姐以前不是这样的,小时候是个多么可爱的姑娘呀,长大了就变了一个样了,嫌我烦了。”
即使这样,每次过年姐姐来我家,我奶奶还是会烧一锅汤圆,带馅儿的,我们这里叫“圆团”。她知道姐姐喜欢吃,所以每次都会盛得满满的递给她。
02
有时候站在姐姐的角度想,长辈们以“爱”的名义绑架她的人生,问这问那,甚至说一些难听的话,多么令人生厌啊。
但后来又想,过年的时候,长辈们除了说这些,还能干什么呢?
你跟长辈聊你的微积分最后一道大题错在哪里才导致最后成绩排名那么低,长辈听不懂;
你跟长辈聊被渣男欺骗了感情后喝酒断片儿到不省人事醒来后不想活了,长辈只会觉得你太小不懂事;
你跟长辈说工作上人际关系差处处碰壁不开心想辞职做自由职业,长辈会想你这孩子太任性。
他们和你的生活经历差别太大,你的生活他们永远无法体验,以至于互相之间无法理解各自的艰难。
03
其实我奶奶应该是我姐姐的外婆,但她自己的奶奶因为重男轻女的思想,从小就不喜欢她,也没怎么照顾她。
反倒是我的奶奶,把她的外孙女当孙女一样来疼爱,姐姐小时候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我家度过的,后来干脆就管她的这个外婆叫了奶奶。
像所有长辈一样,奶奶起初为了我姐姐的婚事,几乎跑遍了方圆十里,到处打听哪里有合适的男生,再和姐姐家商量,安排见面。可最后没有一个成功,反而激发了姐姐的逆反情绪,祖孙甚至变成了陌路人。
后来奶奶也老了,走不动了,就搁下了这件事,但心里一直惦记着。
家里远亲近邻也都知道这件事,弄得姐姐压力很大,话也越来越少。有时我们不小心谈到结婚之类的话题时,更像是踩到了地雷,躲闪不及。
印象很深的是,好几次过年的时候,姐姐都没有出现。姑姑说她一个人国外旅行了,几年下来,欧洲、美洲、非洲都有她的足迹。
她或许是想用这种方式,抵抗着长辈们的“关心”吧。
04
这几天听到一首很火的歌:《春节自救指南》。但我却喜欢不起来。
所谓的自救指南,真的能救我们吗?
有朋友说他一定会在过年家里来亲戚的时候放这首歌当BGM。我对此表示怀疑。想,多半应该是玩笑,因为如果真放了,光靠听,根本不知道在唱什么,长辈们也就无法“听之改之”了。
这首歌更多的是戏谑和无力的反抗吧。而反抗仅仅局限在网络上,朋友圈里。大家听听笑笑,甚至哭一把。关了屏幕,抹完眼泪,收起笑容,生活照样继续。没对象就是没对象,一首歌改变不了什么。
但它提醒了我们,两代人之间的隔阂,已经大到不敢想象的地步。我们在朋友圈里疯狂转发这首歌以抵抗这背后的现象的时候,那些制造这现象的长辈们,却浑然不知。
就像我姐姐,即使被长辈们问得心烦意乱,表面上还是面不改色。长辈们也浑然不知,其实她内心翻涌着多大的波澜。
这样遥远的距离感,跟我们自身比起来,才是最该想办法拯救的吧。
05
今年,姐姐终于结婚了,带着她的丈夫,一起出现在团圆饭上。
可是,我那个多嘴的奶奶,已经在去年猝然离世了。
连同她一起离去的,还有那一碗给姐姐盛得满满的,热乎乎的圆团。
06
人长大以后会发现,很多东西只有离开的那一天,再也不会有重来的那一刻。
我也不喜欢过年,过年很烦,鞭炮声、喧哗声、锅碗瓢盆的碰撞声,让人安静不下来。
但你要知道,这些声音,以后只会一点点听不到了。
奶奶不会一辈子递给你那碗热腾腾的圆团。
爸爸也不会一辈子帮你在餐桌上解围。
不要嫌妈妈烦,多教教她怎么用智能手机,就像当年她耐心地教你怎么用筷子吃饭一样。
不要跟姨妈怄气,有一天她不会再来关心你有没有对象,岁月只会在她身上留下更深的印痕,你再也见不到像此刻一样美丽的她。
不要嫌弃大伯的啤酒肚,他年轻时也是个英俊的小伙,还带你一起去海边放风筝,让你坐在他的肩膀上,让你第一次看到那么辽阔的世界。
不要害怕那些刁钻的问题,振作起来好好回答,不要给自己的父母丢脸。
不要以为家人的话语充满恶意,离家以后,你就会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恶意。
不要等这一切都消失,才想到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