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接上节(连载)《石猿记》第十四章(53)
前节已叙,王母娘娘之亲女们,也就是凌霄宫中之七位仙女们,因种种原因,皆奔凡尘,再无回天。除此之外,王母和玉帝,已不再有亲女。
而这名曰玉灵儿的娇小女童,却口口声声,称王母娘娘为“主母”,但却并非为王母亲女。
她之由来,却于南海之中,一位佛家圣者,有很大关联,以致王母娘娘,误以为,这玉灵儿之出身,便是这南海了。
此次游玩,既然由这玉灵儿相陪,自然使得王母娘娘,想到南海这位佛界圣者了。恰好将许多谜团,向这位圣者,做一番请教。
岂料,这玉灵儿,并非出至南海,而那圣者,也已因故远行未归,只在那紫竹林之中,碧波悟潭之旁,莲花坐台之上,留下诗笺一贴。
七律诗,名为《南岛怨》。
诗曰:
黄岩仁爱六门礁,
渚碧琼台大现韶;
北子琛航中业影,
南威美济马欢瑶。
敦谦永暑安波涌,
曾母天奴吕宋嚣;
西月双簧蓬勃梦,
景宏赤尾太平妖。
诗意惶惚,是否道意禅法?不得其解。
那么,这位圣者,究竟何人?这里暂且不表,本书后文将有所细解。
如今,王母娘娘,造访南海圣者而不遇,又不能久候。既然是休闲散心,那就自然由这南海起始,在这凡尘间,好好的玩上一玩。
于是,这母女二人,抛开一切繁杂琐事,由那南沙,东沙,西沙,再至天涯,又到海角,登得五指山,跨过万泉河,渡海游得抚仙湖,再入大理国境,饮罢蝴蝶泉水,绕过五夷山峰,再向峨眉山,一路登山涉水,访道问仙,悠悠逛来,好不清闲。
南国名山大川纵横,溪流清泉交措,让这位高天圣母,心怀顿然开朗。更让那一路乖巧伶俐的小童,玉灵儿大饱眼福。这母女二人,真正是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由南洋,至琼州,渡琼海,上雷州。经五夷,至蜀川,上峨嵋,过雾都,转折向东,顺着中华父之龙脉――――长江,顺流而下,飞渡三峡,饱览神女峰美景,轻舟闲游洞庭湖。这八百里水国,河流交措,湖泊密布,碧水连天,又让王母娘娘和玉灵儿,饱餐人间美景。
再由长江顺流而下,兴步于庐山峰岭之间。苍松叠翠,紫云缭绕,山峦起伏,峰岭嵯峨,川谷纵横,烟霞璀璨,云雾妖娆,难辨仙凡,奇幻莫测,仪态万千。那大天池,小天池,在紫雾中,点缀着碧玉山景,又是别有一番情趣。
有那闲游诗人,赋诗赞曰:
潘阳湖畔有峻岭,峭壁瀑布飘紫云;
三叠泉水随风暖,五老峰石映日新。
桃花源伴仙人洞,爱莲池依湖如琴;
点将台前众将去,卧龙岗后诸龙醒。
白鹤园上飞洁羽,碧龙潭中耀祥鳞;
峰雄石奇扬翠松,云霞水秀荡锦绫。
势若云龙倚天舞,形如琼宇仗剑行;
千姿百态呈巍峨,山青水丽入画屏。
如此看来,这人世间山水云峰,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怎不让那众仙皇女,思恋凡尘。
天宫故然安逸,却极为寂寞,哪里比得了,这人间繁华璀璨之风景。即便是那受惩之众皇子,落地化身,也为这人间增添了许多温泉好去处。
此时的王母娘娘,其心情,早已宽慰了许多。
游罢庐山,向东而来,便来到这世间又一好所在。真是一山更比一山美,仙山美景,随处可寻。这里便是无不让人称奇叫绝的黄山。
看着黄山,王母娘娘和玉灵儿,竟忘了身在何处。
看黄山,层峦叠翠,云雾缭绕。
看那山峰,更是劈天摩地,云凝碧汉,当真气家万千。
更奇者,看那挺立在山崖石缝中之棵棵青松翠柏,苍郁枝虬,刚毅挺拔,千姿百态。或若主人迎宾;或若侍者候立;或若仙人送客;或若玉树临风。仪态万千,大为神奇。
还有这黄山烟云,翻飞缥缈,波澜起伏,似若浩瀚云海,使人难辨,这里究竟是天宫?还是人间?
更有那黄山巧石,似道,似佛,似仙,似僧;似翁,似童,似仕,似妃;似龟,似兔,似虎,似龙。星罗棋布,维妙维肖。
最能让王母娘娘欣慰的是,那分布各处的眼眼温泉,终年喷涌,欢快明畅,无尘无染,清澈甘纯,可饮可浴。也许这些温泉,让王母娘娘,想起了那些化泉之众皇子。
这黄山,真可谓,松奇,石巧,云异,泉秀,峰丽。实在是神州一大奇山。如此圣境美景,只看得王母娘娘,不知了何处为仙界,哪里为凡尘。更是看得,那未识烟火的玉灵儿这小小女童儿,竟然暗恋了凡尘。
有那五律,名曰:悟真,小诗为证。
诗曰:
松婷引贵朋,奇石立天峰;
焰涌滋流秀,云波瀚海穹。
闲游临异境,寤梦慕凡童;
至此无玄事,结缘渡众生。
游罢黄山,再向那吴越之地西湖游来。到得此处,方知“一水更比一水秀”为何意,真乃是又一处好所在。
看那西湖:
三潭映月荡云舟,苏堤垂柳拂菱藕;
断桥流水跃金鲤,山外青山楼外楼。
天外蓝天若碧厦,溪中清溪似锦绣;
飞来山石摇摇动,虎跑泉水缓缓流。
玉皇峰岭玉皇去,紫云洞府紫云留;
棋盘山下龙井香,人间天堂当杭州。
好个山湖美景,原来玉皇大帝,也曾到此一游,难怪把个女童玉灵儿,看的再不愿行;把个王母娘娘,看的动了凡心。天宫仙境,也不过如此尔。
王母携玉灵儿,恋悠悠再向北来。
于是,便来到太湖之滨。见这里,也是一般的山青水秀,一样的湖光山色之美景。
留恋之余,又欲看看这人间人伦之气象。
故此,便入了那太湖之畔的苏州古城,这古城,正是人间天堂之又一古老城郡。位于太湖水国东岸,邻山近水,风景如画。特别是那繁忙有序的人文景象,更是让人目不睱接。尤其水岸夜泊,船舟,灯火,漁火,水波,拱桥,夜柳,寺钟。水上岸边城中,景致相容,又是一幅别致的水上夜泊之画廊。
有那天朝唐都本家诗人,名曰张继者,作的七绝小诗《枫桥夜泊》赞曰: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漁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中所赞,正是苏州夜景,宁静高远,动中有静,光影鎏漓,风光无限。当逢秋日,竟已如此美丽,那么,现乃阳春三月,这古城,更是山水清秀,美不胜收了。
于是,王母娘娘携上女童玉灵儿,进得苏州古城,为姑苏施于一件义事,使苏州从此又增一大艺景,福祉万世。
究竟是何义事,看官莫急,听我慢慢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