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很优秀没有得到别人的表扬,也会让自己陷入不知道自己是处于什么样水平的状态,也很难对自己产生信心。即使我们表现并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如果依然有很多人来表扬我们,来认可我们的时候,我们的信心就可能就会被激发的很强大。
这种强烈的自信,带来的是更加强大的行动力,所以有时候人是由情绪来推动的,但情绪很低落的时候,情绪很低落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没有别人给出一个好的反馈,安慰或鼓励,所以始终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努力。
这也可能是造成一些人一直想要变成完美的人,一直想要做成完美才罢休的原因。
父母容易以自己的价值观来评价孩子所取得的成绩是否有价值,如果跟自己的价值观不相符,那么其实即使他是同龄人羡慕和喜欢的对象,也是得不到父母的认可的,甚至会受到数落。
我感觉不管是什么样的集体,如果想要每个人都做得很好,是不应该缺少赞美,表扬和认可的。即使是在公司内部,其实大家都是有共同的目标,但是如果能够及时给一个人相应的认可,我想每个人的动力会更大。
电影里面的哥哥,擅长写博客,但在妈妈眼里他的写作水平严重的不合格,因为在妈妈看来,正经的写作才是真正的写作啊,博客这种非主流的东西实在是没有什么水平可言。因为妈妈可能对于博客的价值没有太多的认识,不了解博客,但是因为自己固有的价值观,会去抨击只会专注写博客,而不是专注于提高自己写作水平的孩子。
这里面的价值,妈妈是看不到的,因为已经超出了他的日常的认知范围。
看到成才哥哥的爸爸给成才夹菜的场景,我就想起以前小的时候是特别挑食,基本不吃菜只吃肉。在长辈来看,可能要多吃点菜,这样的话才有助于消化。但是一个孩子应该很喜欢吃肉,只是大人已经有了判断标准,所以会强加给孩子,因为认为这样是对孩子好。
成才喜欢武术,而他的爸爸不希望他去练武术,因为父亲经历过了沉痛的代价。因为自己受伤害,所以也不希望孩子受伤害的心理。
学武术本身并没有什么坏处,甚至会有意外的好处,关键在于父亲认为坏这地方在哪里,他无法去传递需要精确表达的内核,比如说练习武术时哪个地方需要注意,当时是为什么被别人打断了一条腿,是自己太过于惹是生非吗?
事情都是有好坏两个方面,即使没有坏处,它也是会有一些成本,所以需要我们不断的去找到坏的方面,我们认为不好的因素要去做规避,和积极的引导孩子往好的方面去发展,其实也可以规避坏的一面。
一个事物存在,本身就具有价值,用得好的话,对于自己是一个非常好的技能。所以关键在于父母自己怎么去反思以前所犯过的错误,如何在保持还在的兴趣的情况下,减少犯错风险,这应该是父母应该去引导孩子所做的事情。但绝不是告诉他们不去做这件事情,不是去否定他们喜欢做的事情。
这是我们在当代的评判标准是适合当代的,但放在任何的历史潮流当中,显然不可能是完全适合所有的时代的。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是每一代的人对事物的看法,价值观都会发生转移,甚至会发生180度的反转。
比如从游戏发展成电子竞技,它就是一种时代的变迁以及价值观的巨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大人看来,小孩的个性和喜好可能越来越怪异,孩子的喜好也会跟自己非常的不一样,这时候就很难去理解。但是如果要让一个孩子能感受到一种被认可,得到鼓励,认为自己所做的东西是对的。那么大人就应该不能固守自己的价值观,而是应该去探寻,究竟这个时代的方向是什么?
我想作为一个开明的父母其实挺困难的,因为你不理解未来的时代,所以你总是以现在的时代观点去看待将来发生的事情,比如说我们都可以看到电影里面的父母,其实还是特别的强调学校里的教育。而具有个性化的发展,未必就会比学校里刻板的教育所能达到的成就更低。
当孩子自己能够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发展的时候,我们也要往未来的方向看,可能孩子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可能会自然发生变化。
比如说可能某一天意识到,读书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他们可能会在恰当的时间会回到学校的教育当中,但是再回到学习之前,因为在其他的兴趣领域得到了认可,那其实就有很多的经验铺垫,对于学习目的和方法会更加明确。
而父母总是容易将他们想要的结果,当成孩子一辈子必须要遵循的路径,就像是一个主干道,一点都不能偏离。
而如果能够一方面去支持孩子自主的兴趣,去认可他,他除了在这方面会得到一些乐趣,能够更加享受他喜欢的东西之外,也可能慢慢的就能同步接受学习上的东西。
抽象出来就是在一个领域不断的得到支持不被认可,之后所产生的强大动力,并产生更多的兴趣爱好,有一天可能变道到学习的轨道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