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幸福可以购买。
今天是7月28日,支教的第五天,上课的第四天。
在讨论家访调研议题的时候,我提议以少数民族学生做筛选条件,得到相对较少的人群再确定最终目标,但是负责管理的队员告诉我三个班级里基本上都是蒙古族的学生,也就是说,在这里,汉族变成了“少数民族”。
于是我们想要向学生们的班主任了解班级里的特殊群体,几日下来感情已经深入心底,大家想要一对一帮扶这些让人心疼的孩子。
“特殊群体,特殊群体我们都没让他们来,像残疾啊智力有问题的都没让他们过来。”
“哦不是,我的意思是像领养、单亲、孤儿这种。”
“单亲在我们这里不叫特殊群体,这里一半的孩子都是单亲。”
我们的特殊群体成为了他们的普通人,在场的每个人都心头一阵。
下午我给孩子们做了价值观拍卖的活动,每个人给10000虚拟币,并且有一次放贷机会。竞拍的货品一共有包含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环游世界、健康的活到100岁,花不完的钱、成为行业专家等在内的共计15个选项。
孩子们拿到钱以后都异常兴奋,迫不及待的喊着自己要拿下哪项哪项,好像拍卖成功就真的拥有了一样。还有些同学在拿到虚拟币以后立刻表示要贷款,当我告诉他们代价不是钱,也许很严重,要到拍卖结束才会公布的时候,有些小朋友收回了要贷款的手,小声的问我,老师,我怕我不能承受代价,我可以不贷款了么?也有人仍然在激动的喊着老师我要贷我要贷。
拍卖正式开始,孩子们激动的喊着1000、2000、3000、5000,当拍到“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爸爸妈妈能天天陪在身边”这一项时,班级里一半以上的学生拿出全部身家来竞拍此项,一万!一万!老师我也出一万!大家欣喜的看着我把竞拍成功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没有拍到的同学失望的坐在了一边。
拍卖结束,我公布贷款代价是与重要的亲人分别,有个男孩顿时大喊那就让我和我家的狗分离吧!看上去眼泪马上就要掉下来。旁边前一秒因为钱不够没有拍到目标货品的学生却突然高兴的说幸亏没有贷款。
一堂课下来,孩子们玩的很高兴,他们向我炫耀着自己竞拍来的各种货品,那些带着幸福味道的存在。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
要花多少钱才能买来幸福呢?
在这些孩子里,有父母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地打工,一年只回家一两次;有爸爸妈妈只会打麻将玩吃鸡不被关心的,有忙于生意就算生病也只能和爸爸打个电话听听声音的,也有跟着妈妈生活,但妈妈开着进口商品的超市,能给他的最多的就是大把的零花钱。
随着了解,我们慢慢懂得了他们的行为,他们可能会过度自卑或者过度自尊,害怕被别人看穿自己的脆弱,于是做出一番无所谓的样子,也或者变成真的坚强独立,不喜欢麻烦别人,不轻易依赖,也学不会撒娇。
没钱怎么买幸福?就算有很多钱也一样没买到幸福。
但他们也可能是懂事又贴心的,珍惜每一次感动,渴望被爱与温暖包围。四年级班有一个男孩是草原上被领养的孩子,12岁的他已经搬了三四次家了,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亲是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哪,但是他是很懂事乐观,喜欢表达,逻辑清晰,还有一个美丽的足球梦,受到支教队所有老师的喜爱。也有人在遇见你的时候专门塞给你一个自己认为好吃的枣,或者在课间的时候分享给你他们一起吃的水果、零食。当我们抓住他们饭后偷吃雪糕的时候笑嘻嘻的说老师老师,我再也不吃了。
那是简单的快乐,是在艰难里获得幸福的超能力。
其实一个人有没有教养,如何面对生活,是否具备幸福快乐的能力,并不取决于家庭的贫富,也不在于家庭是否健全,而是环境里面的尊重、关注、陪伴与爱,尤其是他们信任,喜欢,渴望被关爱的人。
我们每天会在教室的黑板上写下距离支教结束还有几天,有一天有学生问我们,老师,是不是我们一直学不会你们教的东西,你们就不会走?
也许,在他们的心里,相比老师,我们更像是给他们带来关爱和快乐的哥哥姐姐,在我们这里,他们感到了信任和安全。
建军说,不可以让孩子变成“假”孤儿。我们终将离开这里,愿这些简单又懂事的孩子们,能够享有更多童年的欢乐,保有坚强的韧性,在经历生活的风雨后终能见到彩虹,拥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