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A学习力授权导师」便签输出第2期《心流》第12天
说明,在第八章中讲述了三个维度,孤独、家庭、朋友,我挑选了家庭的内容准备了便签,也将孤独和朋友的内容作为了补充阅读,如果你在家庭的内容上无感,或者你特别想写写孤独或者朋友,可以遵从你内心的选择,跳过家庭的内容哟。
拆页十二 P299
选择《第八章 人际之乐》
家庭要能提供心流,必须先有存在的目标。光有外在的理由还不够,“人家都结婚了”、“该生孩子了”、“两个人吃饭也不过多一双筷子”的想法或许是成家的诱因,也可能足以使一个人把结婚的念头付诸实施,但它们并不能使家庭生活变得有乐趣。要先有积极的目标,才能使父母子女集中精神能量,携手努力。
以上的目标可能很广泛,而且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实现,例如计划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建一幢理想的住宅、让孩子尽可能接受最好的教育,或在现代的世俗社会中奉行某种宗教理想而生活。家庭若要使这些目标变成助长家族成员复杂性的互动关系,必须通过独特化与整合的过程。所谓独特化,就是鼓励家庭中每个人发展自己的特质,发挥最高的技巧,并建立个人的目标。整合则正好相反,它确保一个人身上发生的变化也能影响到其他人。如果孩子以自己在学校的表现为自豪,家中其他人也会表示关切,并以他
为荣;如果母亲觉得疲倦沮丧,家人会试着鼓舞她。在一个整合良好的家庭里,每个人都把彼此的目标放在心上
共享目标
除了长期的目标,源源不断的短期目标也是不可或缺的。这可能包括买一套新沙发,去野餐、度假,星期天下午一块儿玩拼字游戏等简单的活动。除非全家人愿意分享一个目标,否则要大家共聚一堂几乎不可能,更不要说从活动中得到乐趣了。独特性和多样性
的整合在此还是很重要:共同的目标必须尽可能反映各个成员的目标。如果瑞克想去看越野机车赛,艾莉却想参观水族馆,那就不妨安排一个周末去看赛车,下个周末再去水族馆。这种安排的好处是艾莉可能会觉得赛车很有趣,而瑞克也会喜欢观赏水中游鱼。如果两人各走各的,他们的收获就只局限于个人偏见的一隅。
家庭活动正如其他心流活动一样,也要提供清楚的回馈。在此指的是保持沟通渠道畅通,就这么简单。丈夫若不知道妻子为什么烦恼,或妻子对丈夫的心事一无所悉,双方就没有机会化解可能发生的紧张情势。我特别要强调,精神熵是团体生活基本的状况,除非人际关系中每一个人都投入精神能量,否则因为每个人的目标都多少跟别人有点儿不同,冲突一定会发生的。没有良好的沟通渠道,误会就会加深,直到关系因而破裂为止。
「I,重述知识」
家庭提供心流,除需要满足心流的基本要素,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今天的练习全文阅读下来。看到李真老师的布置作业的结构是导入说明、重点内容说明、主要拆页和具体作业。
在导入部分呢,主要的结构是说明文章来自哪一个篇章,这个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今天选择的拆页是什么。同时也提供了供我们选择的其他拆页。作业布置细致周到,给学习者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家庭活动提供心流,主要从目标与反馈两大方面。目标,主要是外在目标和内在目标。外在目标主要是指的社会大环境对个人的影响和对个人对家庭建立的一个影响。
内在目标主要是包括长期目标或者短期目标。
长期目标:例如我们要努力,为家庭营造一个美丽的房子。或者我们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子女的健康成长。或者我们家庭共同遵守一个宗教。
短期的目标呢,包括一起相约周日出去玩,一起吃饭等等。长期目标和外在的短期目标实现过程当中,如何让目标变成助长家庭成员复杂性的互动途径。我们主要要关注独特性和整合性。
长期目标中,要关注独特性和整合性。独特性我们要鼓励个人的具有自己特色的目标建立与成长之路。整合是指我们每一个在家庭成员中每一个人的目标也要影响到他人,例如孩子目标会我们全家都会关注。更或者母亲的出现一些忧郁的情况,我们全家也要给与关注。
另外在短期的实现目标过程当中更是要注意独特化和整合性。例如我们安排一次活动。有的喜欢郊游,有的喜欢阅读,那么我们就可以在这一周上午安排郊游,下午的时光或者晚上的时光,我们一起可以去逛书店。
家庭提供心流的另一个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及时的反馈。这一点,主要是通过保持沟通舒畅。例如孩子在实现学习的过程中的情况,父母要了解和关心。或者每一次共同活动,大家感受怎样。要彼此交流,也方便调整下一次的活动安排。或者我们在遵守同一宗教的过程当中有哪些行为需要强化。哪些行为需要调整,这些都需要积极的沟通来反馈。
除了以上家庭产生心流的重要原因之外,我个人认为家庭产生心流,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要担当好自己的角色。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天,母亲是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父亲要做有原则的人,母亲要做慈爱。父亲与母亲要进行密切的配合才会营造好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另外,在家庭成员互动过程当中更重要的两点是感恩和包融。感恩是让每一个家庭中成员彼此发现对方的付出,包融是指家庭成员要能够接纳家庭成员的不足,并且扬长补短。另外每一个成员,要善于鼓励和接纳家庭个体去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目标,并且和他一起担当实现目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挫折。
总结来说,心理家庭心流产生的原因,除了有目标与反馈之外,主要还有以下3点
1明晰的分工。
2有包融和感恩的心态。
3有鼓励家庭成员创新的能力。
「A1,激活经验」
1)请回顾你的家庭生活,已经产生心流活动的有哪些?
目前在我的家庭中已经产生心流活动的有。
1、是对待孩子的方式。我们已经形成了共同的目标:相信自己的孩子鼓励自己的孩子。在他自己喜欢的领域,努力去拼搏。并且不用我们传统的固定思维去约束他。孩子从最开始走向社会对我们的依赖到现在自信的去开展工作人际交往。已经给了我们一个较好的反馈
2、另外一个心流是我们夫妻之间的。我们在两年以前共同开展的羽毛球活动。让我们彼此每周有两次共同运动,并且在共同的运动当中感受到了快乐。
3、还有一个心流是我的爱人对我加入拆书帮和我在拆书帮开展的所有活动,都非常支持。他很愿意和我一起分享,我在拆除帮的成长的点点滴滴,今年还和我一起参加了年会,感觉棒极了。
2)哪些又是你特别期待能有心流活动,却没有实现的,现在反思一下,你可以做点什么让这个活动产生心流。
目前我最渴望有的心流,是我能够帮助我亲戚。帮助他们把他们有网瘾的孩子,调整好。能够让那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那孩子原本是一个成绩非常优秀很乖的孩子。却在初二的下学期开始变得不爱读书。迷恋网游。我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但是没有什么效果。
按照心流的构成要素。我现在思考一下,首先目标是什么。
第一个就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第二个以此为平台。让我亲戚他们去做一对学习成长型的父母。
第三是我自身找到引导别人成长的途径和方法。
其次是一个可以检测的指标。
第一。是孩子渐渐的开心起来。
第二。是父母在用心地读懂孩子。
第三。是父母通过学习实践不断的找到。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四是我在这个过程中看见他们转变的内在驱动力和具体的方法。
再谈谈具体的行动步骤。
第一是保持与孩子父母的沟通。真正用心地去凝听父母内心的感受。
第二是观察孩子的不断变化
第三是看见父母的变化
第四是不断学习理论,并积极实践。
「补充阅读」
驯服孤独 P292
借着没有必要却又十分耗力费神的事情排遣寂寞,跟经常喝药或看电视又有什么不同呢?可能有人认为,桃乐西和其他隐士就像上瘾一样,找到了逃避现实的有效方法。两种情形都是把不愉快的思想和感觉排除在心灵之外,不给精神熵可乘之机,但真正的区别在于你如何面对孤独。一方面,如果把孤独当作实现在人群中不可能实现的目标的机会,那么你不但不会觉得寂寞,反而会喜欢独处,而且从中学到新的技巧。另一方面,如果在一个人心目中,孤独根本不是什么挑战,而是必须不计代价避免的不幸下场,那么孤独当前,他就会慌乱失措,用不能助长自我复杂性的手段转移注意力。饲养长毛狗、在北极赛雪橇,比起花花公子或吸毒者的稀奇怪招,或许显得相当原始,但是从精神结构来看,前者远比后者复杂得多。一味追求逸乐的生活方式,只能跟建立在努力工作与乐趣之上的复杂文化共生。如果文化不能或不愿意再支持这批没有生产力的享乐主义者,他们就会变得无依无靠。
这并不代表一定得搬到阿拉斯加猎糜鹿才能控制意识,任何环境下都有掌握心流活动的机会。只有少数人需要住在旷野里,或者单独出海远航,大多数人都觉得置身于喧忙碌的人际关系中,很有安全感。但不论在纽约市中心,还是在阿拉斯加的边陲,都会有孤独的问题,除非学会从中找到乐趣,否则你就得花大半辈子的时间逃避它的阴影。
真友谊 P309
最强烈的体验也是在亲密友谊之中产生的。亚里士多德曾说“纵使拥有世上所有的宝物,如果没有友谊,也没有人能活得下去。”指的就是这样的关系。从一对一的友谊中得到乐趣,需要心流活动的全部条件。不但要有共同的目标、相互的回馈(这些在一般酒吧或鸡尾酒会上的互动也能提供),更需要从共处中发掘新的挑战。这也许只是一天比一天更了解朋友,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同时也渐渐崭露自己的独特之处。跟另一个人分享自己的秘密和思想,可谓是人间至乐。这些条件虽然乍看很普通,事实上却需要大量的注意力、开放的态度和敏锐的感觉。现实生活中,在友谊上投注这么多精神能量的实例却少得可怜,因为很少有人愿意付出这么多精力和时间。
友谊是我们表现平时少有机会崭露的部分自我的良机。要说明一般人所用的技巧,最好先把它分成两类:实用性和表达性。实用性技巧适用于有效地适应环境,它是基本的求生工具,读书、写字以及科技社会的专业知识都属于此类。不懂得如何达到心流的人,通常都把实用性的事务当作一种外在的体验──因为这种事不能反映他们自己的抉择,而是外界强加给他们的要求。表达性技巧指的是,试图把主观体验呈现在外的行动,例如唱一首能表达心情的歌曲,把情绪转变成舞蹈,画成一幅画,或说一则喜欢的笑话,打几局保龄球等。表达性的活动使我们觉得触及真正的自我。一个只活在实用性行动之中,不能体验表达性心流的人,最后就变得跟科幻小说里只会模仿人类行为的外星机器人一样呆板。
在正常生活的过程中,我们很少有机会体验完整表达的感觉。工作时必须遵守角色的要求,做一个胜任的技工、严肃的法官、唯命是从的侍者。在家里要扮演慈祥的母亲或孝顺的儿子,搭巴士或地铁通勤时,又得戴上另一副无动于衷的面具。只有跟朋友在一起
时,一般人才觉得可以轻松一下,做真正的自己。因为我们选择的朋友都是拥有相同终极目标的人,可以一块儿唱歌、跳舞、说笑话、打保龄球。面对这样的朋友,我们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自由的感觉,了解真正的自我。现代婚姻的理想是把配偶当作朋友,过去的婚姻安排则以家人的方便为主。前述理想曾被视为不可能实现,但现在很多人都说,他们最好的朋友就是自己的配偶。
我们必须先接受友谊在表达上的挑战,才能享受到它的乐趣。如果一个人交了一大堆只会肯定他的朋友,也从不追究他的梦想与欲望,从不强迫他尝试新的生活方式,他就错失了友谊真正能提供的成长机会。真正的朋友偶尔会陪我们疯狂一下,但他们不会期望
我们一味任性到底;他们能与我们分享实现自我的目标,也愿意分担提升复杂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