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蓦然回首,回想起大片被消磨的时间。
上学时,寒暑假的时间,大部分被用来娱乐和小说消遣,临近开学,才匆匆赶写作业,发现想做事都没有做,想看的书都没有看。
罗大佑的《童年》里唱的:一寸光阴一寸金,老师说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迷迷糊糊的童年。
儿时的玩乐似乎无可厚非,但光阴过去,没有更多的沉淀。会觉得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没有抓住时间成长。
把困难和挑战放在前面去做,在有时间成长的时候,抓住机会专心经营时间,才能在后面的路上走的轻松。
古人云: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常言道:先苦后甜。
思考其中的哲理,无一不蕴含珍惜时间,专注学习成长的意思。
我曾尝试过,在儿时暑假,学习绘画。在培训班练习素描,也去过野外写生。在黄龙潭的微风中,画下水波光影。但过了假期,没有了环境,没有同伴的裹挟成长,绘画的兴趣慢慢淡了,绘画的水平也泯然众人。
曾经遗失的不仅是对绘画的热情,还曾对音乐感兴趣。
中学时候,尝试学习吉他,和几个伙伴报了音乐培训班,每个周末怀揣着热情去琴房练习。练习吉他的热情,源于对流行音乐的喜欢,练习了几首简单的和旋,《爱我别走》、《白桦林》、《童年》,每天中午回家休息会沉浸其中。后来音乐老师指导我们练习古典吉他,没能耐住性子,重复貌似枯燥的旋律,练习吉他的热情渐渐淡了。
回想起来,尤为可惜。古典的钢琴、小提琴、吉他曲目如今听来,给我的心灵慰藉甚至比流行音乐更多。只是当时体会不到古典的魅力,也没有克服枯燥,战胜困难的毅力。
个人成长的过程,无法专注于一个兴趣点,除了自己的意志力不足,也有外在的原因。
外界的干扰是纷繁复杂的,我们很难集中在一个点,因为注意力容易被打断。容易被更新奇和泛娱乐的事情吸引。
人会被裹挟成长,自然也会被裹挟堕落。我的童年,没有逃出裹挟娱乐的圈子,兴趣爱好就只是昙花一现,没有留下长久的印记。
小时候,空闲时间,小伙伴们一起娱乐是每天的主旋律。大家一起玩一个网游,一个单机游戏,每天茶余饭后,讨论的就是玩游戏的内容。若专心学习和读书,在生活大院的环境中格格不入。没有伙伴谈论绘画,也没有伙伴谈论音乐。久而久之,绘画和音乐的快乐就被娱乐的快感冲淡了。
一年又一年的游戏娱乐,去年是拳皇,今年是CS,明年是Dota,就这样走过了中学时代。与其说是外界的纷繁复杂,导致自己无法专注,不如说是自己的注意力涣散,导致被外界的诱惑裹挟。
注意力的涣散,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在于信息碎片化的今天,我们的念头容易被打断。
在手机信息频繁推送,媒体广告铺天盖地,通讯交流随时随地的今天,即使想要保持两个小时的专注,几乎都变得异常困难。
手机里的微信群,没有一百个,也有数十,有效的信息不多,但要从海量信息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难免要随时浏览无聊的信息。在反复点亮手机,翻看信息的过程中,手机像是一个黑洞,注意力一点点被蚕食,慢慢沦陷,时间虚度。
广告媒体也在用悄无声息的方式,带走了我们的注意力。电梯里的宣传海报,唯美的产品,精致的明星代言,令人心动的购物指南,无处不在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不管我们是否掉入购物的陷阱中,仅仅是吸引了我们好奇的目光,就不得不承认自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广告商,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达到了他们的目的,而我们的注意力却涣散得更加严重了。
如何改变涣散得精神,专心专注,抓住时间成长?
必须从内心开始转变,在最初决定做一件事,就不在以3年、5年的时间周期来考虑,而是应该以十年、二十年、四十年的时间段来规划。不只是因为一点兴趣而开始,而是应为一点兴趣,坚定了信念才开始,开始了就一路走下去,永不停歇。
个人的成长和企业的发展有相通之处。企业专注执着,才成就伟大,坚定在一个领域深耕的做法,值得我思考。
公司的董事长在演讲时,曾说:企业管理的第一要义,就是专心专注,挑选人才的最重要的标准,也是专心专注。
遍观优秀的日企,松下、索尼、丰田、康宁,每一家企业都是数十年专注做一个领域,专注一个方向的持续发展,在细分领域不断创新,积累更多的技术储备,才能在市场上长期保持竞争力。
再看日本的个人工匠,单看美食料理的大师,就有很多一辈子专研一种烹饪方式的人物。有一辈子做寿司的米其林三星大厨,把食材的鲜美发挥到极致,把每一份寿司做成一道艺术品。有一辈子做天妇罗的民间高手,看似油炸食材,在老头的认知中,却是细分成更专业的加热方式,把暴力的油炸过程,转化成温和的如同水煮的过程,火候练到一分不差,每一道天妇罗都简单到极致,却美味到极致。
不管是做菜的高手,还是干事业的企业家,真正成就大师或者伟大企业的,都是一生或者百年坚持做一件事,在一个很小的领域,专心专研,点滴的进步,数十年汇集起来,慢慢质变、然后飞跃、最后卓尔不同。
作为平凡的我,专注做好眼前的事,在最简单的工作中专心做好每一件小事,最终也会领悟不平凡的真理。
我在闲暇时候,也再无浪费时间的理由。专心专注,把有限的休闲时间,投入到读书、写作、冥想中。
坚定一个成长的方向,不断思考,不断总结,提升思考的深度,提高思维的亮度,不断输出。
不做时间的过客,做时间的积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