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他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我就是恨你,说不出所以然,恨的种子也许深埋在心底,只是自己全然不知。
看了东野先生的《恶意》,相较于早前看的《秘密》,风格迥异,给予的心灵震撼也全然不同。《秘密》可能说的是一种变异的爱,隐藏起来的爱与难以言喻的忠诚,而《恶意》却是以平实纪实的方式剥茧抽丝一层层揭开人心的险恶。
《恶意》第一时间看起来实在不习惯,东野先生全书基本用的是手记体的方式,真实平淡,没有刻意的塑造人物形象。但是就是以这种第一视角的手记体,读者更容易被代入,不知觉,野野口修的形象入木三分。
读了三分之一后,凶手野野口修就被抓到的,正常情况的凶杀案who和how都已经揭开,案子就应该结案了,随着加贺警官的调查与推理,野野口修是死者日高的影子作家,与日高的前妻有道不清的关系,日高威胁野野口的证据等等这些类事实在我们脑海中堆积,开始对野野口有些许同情,对日高这种抄袭的作家的憎恨。而在最后加贺警官调查了野野口与日高的过去,进而一点点道出全书的真相,虽然语言平淡,但是读完之后,背脊发凉,一开始自己脑海中的推理全然推翻,没想到人性的黑暗如此深刻,案件的why,最重要的动机才告知读者。最后的几页,才真正说出了何为恶意。
“你活着我要杀死你,你死了我要抹黑你。”这是一种多深的怨恨,但你知道吗,他们可是多年好友,万万不曾想到,我的好隐灭不了你的恶。明明我们是好友,明明你帮我不受别人欺负,明明你对我很好,成功后不忘帮我推荐出版社,帮助我实现作家梦。但是我就是恨你,我一直看不起你,我就是恨你为什么一直看不起的你居然比我成功,恨你比我早实现作家梦,即使你帮我介绍出版社我依然恨你,我恨你也恨我自己,为什么到现在还没能超越你成为畅销作家,我恨自己为什么还没实现梦想前就已经得了癌症。既然比不上你,我就要摧毁你,即使同归于尽。野野口修的心早已被嫉妒埋没,羡慕嫉妒下,何谓友情呢。
再次被东野先生的手法折服,他几乎欺骗了我整本书,我想猜但是屡次落入先生设下的陷阱,就是这样人物形象一次又一次的摧毁建立,立意深入人心。心中的恶意,人性的黑暗面,有时候也难以阐述理由,恶意本身早已根深蒂固吧。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
“但我知道这样的恩德反而招致了怨恨。因为在他面前,你不可能没有自卑感。”不平等的友情与施恩与否,让自卑的情绪迅速蔓延,湮灭了人性。就是因为你的优秀,让我深深自卑。就是因为你的一次次包容,让我痛苦加倍。就是因为你的怜悯般的帮助,让我无法不憎恨你。
读完书,久久不得平静,《恶意》其中因为手记体的缘故细节和衔接有些地方我难以理解和感到牵强,但这并不是妨碍对我的震撼,有时候,恶意,不知何起,而它一直都在,你没发现罢了。
有些人言,东野圭吾对人性的揭露即使深刻但未免夸大。也许吧,但生活中,恶意从不缺席。就如书评中,有人写道,东野依然在卖弄的写作手法,笔法好,故事结构时尚,仅此而已。真的就是而已吗?这可能就是有些人的恶意吧。
在这个言论过于自由的时代,并不是真的要做点什么事才算得上恶意,过分的言语已是心怀恶意。上到国家大事,下到鸡毛蒜皮,阴谋论笼罩下些许人,见不得别人过得好,以恶毒的言语制造语言暴力,这样的事还少吗。
前段时间高考结束,就出现了不少篡改了同学志愿的事件发生。大多的原因不过于羡慕别人考的比自己好,而往往过后后悔不已。当真这些人心智不成熟吗?未必,干这种事正常人定然会想到后果,只是,嫉妒下的扭曲心态早已将后果抛到脑后了吧。
荀子道: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人之初性本恶,人本就是伪善的动物。这观点,对不对,仁者见仁,但恶意或许一直存在,不过有些人自制力强大遏制了恶意的生长吧,不懂。不可直视的东西,一是太阳,二为人心。人心之深,比天空还深。人性的讨论,千古的话题,哪有正解。
恨不知何起,根深蒂固,万劫不复。没有什么原因,我就是恨你。
—END-
我是無名氏
理工生小見解
正常情況 我說你們聽
如果你愿意說
我也樂意聽
文 碘单质
图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