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太让人生气了,这个女人简直无可救药,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愚蠢的人。”我压抑住心中的怒火,在会议中面对着不断质疑我的同事,内心里已经翻滚开来。我尽量克制住,因为发火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即使我这样克制,对方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我们之间的关系也变得越紧张,我总觉得她是在针对我,而她也意识到我的那份不友善。我心里想,不要与这样的人计较,但是作为一个团队的成员,总是需要打交道的。这种紧张、压抑的氛围仿佛横亘在大家中间的一道高墙,做起事情来也觉得非常不舒服。我曾经试图去找她沟通,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最终我告诉你自己,“不与傻瓜较长短,我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并且开始把问题放任不管。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了一本书《别找替罪羊》,我才意识到,我这样的行为其实是一种“自我欺骗”:
因为我不认为自己存在问题——一个我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从自己狭隘的视角中,我只能看见自己的和愿意相信的事物,对他人的建议和指责非常抵触。所以,我在盒子里——与外界切断,把自己封闭,让自己盲目。
《别找替罪羊》p16
可能有人会想,可是有的时候真的是对方做错了呀,难道我们还非要找到自己不对的地方吗?确实有的时候,对方会有比较明显的错误,但是此时此刻,你是怎么做的呢?是把对方看成和自己一样有着类似需求和欲望的人,还是把对方当做挑战,糟糕的麻烦以及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果是后者,我们其实已经走入了思维的盒子,在盒子里人“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看待自己和别人——我是人,而别人只是物体”。
当我们在这个盒子中的时候,只有我们是伟光正的,我们是受害者,其他人都很差劲,都不理解我们。在这样的情况下,矛盾会越来越深,合作是低效的,态度也变得糟糕,彼此之间失去了信任,最后可能连沟通都懒得进行了。而如果我们是在盒子外面的话,那可能采用的方式就不是指责、批评、冷漠了。
大家可以想象,如果你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一直不让你省心,并且最近经常晚回家。你会怎么怎么看待他呢,会不会觉得他没有责任心、总是给你带来麻烦,并且不尊重你呢?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严肃的批评、甚至是惩罚。而这个时候,他会有什么反应,可能会觉得你太唠叨了,还有点讨厌和独裁,结果事情并没有变得更好,他回家更晚了。而你对他进行更加严格的管控,从而陷入了一场家长与孩子的对抗与管教的恶性循环之中。孩子确实需要管教,但是最后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这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背叛”。
“自我背叛”
1、心里觉得要为别人做些什么,实际行动却背道而驰,这种行为就叫做“自我背叛”。
2、于是,我开始为自我背叛的行为找理由。
3、但我用一种自以为正确、公正的眼光来看待现实时,我看到的现实是扭曲的。
4、所以,就在自我背叛时,我进入了盒子。
5、长此以往,盒子就成了我的特质,而我会一直带着这个盒子走下去。
6、在盒子里的我也会促使别人进入盒子。
7、在盒子里时,我们促使彼此做出不恰当的行为,也都获得了自我辩解的机会。我们通过这种共谋,给予对方留在盒子里的理由。
从这个过程中大家看到了什么,在盒子中的你,需要的并不是真的解决问题,而是证明自己是对的。而一旦你走出盒子,你就会发现一个不那么完美的自己。而但你处于盒子中的时候,你得到了证据,是别人而不是自己把事情搞砸了。所以往往把事情搞的更加糟糕的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是我们陷入盒子中的思维让我们让事情彼此双方都产生了对抗。
只有在和盒子外面的时候,我们才能终止这样的恶性循环。那么我们该如何跳出盒子呢?无论是试图改变他人,还是尽量和别人处好关系,或者置之不理,甚至于使用各种沟通技巧和改变自己的行为,这都无法让我们跳出盒子。因为如果我们关注的一直是自己,那么就无法走出盒子。只有当我们停止抗拒他人的那一刻,我们才能从辩解的想法和感受中解放。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盒子里和盒子外跳来跳去,我们无法保证自己一直在盒子外面。当我们遇到一些让我们苦恼甚至愤怒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要停下来,把别人当做和自己一样有需求的人,然后帮助对方做一些什么而不是指责,那么我们就跳出了这个盒子。而此时,无论是谁,都获得了解放,不再彼此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