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如何对分析进行检验?使用“推演阶梯”
分析应以实实在在的数据为基础。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匆忙下结论。你的推断可能超越了你所拥有的信息,你的同事可能会根据相同的信息得出不同的结论。你需要严格检验你对现有信息作出的解释与这些信息之间的关系。
……
当你和其他人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你可以把你所观察到的事实与得出的结论之间打关系表示清楚,将你的推理链条呈现在你和同事面前。你可以使用“推演阶梯”,这个简单的工具是由组织行为理论家克里斯·阿吉里斯、罗伯特·帕特难和戴安娜·史密斯提出来的。推演阶梯可以简化成三种梯级:
→顶层的“结论”。
→中层的“推理”。
→底层的“数据”。
数据。数据是你直接观察到的信息,即人们的言语和行为,包括我们听到的话语、看到的事情、面部表情等。当然,无论何时,我们都是在从一个非常大的信息池中提取有限的一部分信息。这里需要提出的问题包括:
→我正在关注哪些数据?
→还有其他可以获取的信息是我想要的吗?
→我漏掉了哪些可以使用的信息?
……
推理。在推理中,我们需要运用逻辑、演绎和推断对数据进行处理。我们会将数据组织成一种模式或一个故事。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的一些数据往往可以形成不同的故事,正如同样的几个词可以排列成不同的句子。
……
结论。结论是我们对观察到的数据进行推理得到的结果。
I:跟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工作原理类似,从采集数据,到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结论。数据的采集需要注重现实性,分析推理则要重逻辑和内在联系,结论在现实和逻辑的基础上,才会更真实。
A1:看到今天的学习内容-推演阶梯,联想到了最近上过的地理课,gis的工作过程正是这样的方式,只不过gis是通过电脑,今天的阶梯是经过人脑,这样让人感觉结论会更理性。而人是感性动物,不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容易感情用事。感情用事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比如看到学生不完成作业,第一反应就是很生气,会开启骂人模式。倘若经过推演,那先了解学生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可能是家里发生了什么事。了解具体的原因就是采集数据,可以问本人问同学问家长。推理的过程就在老师的思考中了,家里出了事,无暇顾及作业是人之常情,那么老师就可以采取先安慰情绪,再叮嘱学生补好作业即可。
A2:那么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就应该注意,多理性的使用推演阶梯来处理问题。在与人相处中,与学生、家长、同事,甚至自己的家人:老公,父母,孩子等。都要摆正心态,不让情绪控制了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