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好友在群里聊起自己朋友圈被评论误解的事。
一开始看着那评论真是好气好笑,因为明明是简单记录一件美好的事,不过刚好主角是个小孩,评论里就能七拐八拐到记录人想要个小孩的暗示。
但其实仔细想想,也正常。
一是很少这样记录,偶尔这么感性,难免让人误解;
二是她们的世界就是家庭孩子那么大,自然她看到故事第一反应也是和这个有关。
仔细想想这种语境下的评论还是蛮有意思的。
但是我越想越觉得这情景很熟悉,想起了一件自己的事情。
我这些年比较遗憾的事,除了没有及时建立有效的理财观念外,就是停了接近十年没有写文章。
有那十年特别忙,加上整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在进入社会后不停地重塑中,期间有很多碰撞和撕裂的感受,那时候的我不愿意用文字记录出来。
倒不是怕人过度探寻自己的内心。
而是一是我一直喜欢诗意而浪漫的事,那些成长中的情绪,摇摆我不想记录。
二是文字对我的反馈影响太大了,我怕写出来会固化或者美化,这都不是我想要的。
比如曾经心里有过惧怕,我没法写。我怕越写越加深那种感觉,不写起码我能努力淡化它。
比如曾经职场里受过委屈,煎熬,也不想写。我不能通过文字告诉自己现在很难,我只能咬着牙冲出去。
还有不希望别人看到文字里的字眼,就给我贴变标签,比如真不容易,或者真佩服你等。
我蛮不喜这种评价的。
也不想别人通过笔下的故事去胡乱猜测我的职场很多不堪。
总的来说,我职场生活很阳光,但是是人就有江湖。
我只是做了我觉得自己应该做的事。
这是十年没怎么写的大背景原因。
还有个原因是总有人误解我的文字。
从我写qq空间开始,无论我写点啥,总有人猜测我是不是心情不好,是不是失恋了,以及总是在悲春伤秋等评价。
还有个人和我说,你总是在qq空间写,让自己透明化,让别人都没有了解你的兴趣。
说真的,当时这句话还蛮让我惊讶的,但是蛮影响学生时代的我。
倒不是那句没人愿意了解我的话,而是,觉得自己不被理解。
连室友对我经常写空间都多有微词,觉得我太多话说了。
所以当时并没有对好好写字当做一回事,只当是一种爱好。
在始终被误解和自己也有意克制下,写字就慢慢落下了。
其实现在想起来,其实就是彼此不理解的评论带来了一些没必要困扰。
十几二十岁时,上了大学功课不累,谈恋爱是最大的事,因为大家都关注的这事,自然而然你说什么,都被认为和感情有关。
而我现在回头看当年,有些话因为刻意追求不该有的诗意,确实很容易误解。
而当年身边没有朋友从事文字工作,专业也不需要书面表达来佐助,自然大家都忽略了这其实是一种练笔,鼓励你坚持下去。
但其实,我本人是吃过书面表达的福利的。有一年公司举办读书活动,我写了一篇读书心得,让新领导认识了我,就像当年因为钢笔字写得工整给辅导员留下印象一样。
而终于让重新写起来也是大背景里,我已经从那种撕裂和碰撞中彻底地成长起来了,拥有了自己自洽的处事方式。
也就是任何人说什么,再也不会轻易影响我了。而经历那么多年,还会不请自来来影响我的人太少了。
我会谦虚的向我喜欢的人,我认为比我优秀的人学习;
也不再因为任何人的话语而影响自己的选择和兴趣。
我遗憾那十年没坚持练笔表达,因为如果多十年的积累,可能现在走得更顺畅一些。
但是我也高兴,我一路走来,一个人独自消化遇见的各种风浪和情绪,坚定地成长起来了。
要说,在这件事情里,唯一让我学会的就是:无限接纳自己的朋友,不管他们爱好什么,只要不是违法犯规,都坚定地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让朋友在这里遇见的世界是温柔的,但是坚定有力量的。
这十来年,只有一个人,无论我写什么,写成怎么样,是精彩还是稀碎,是矫情还是真情实感,是职场还是家,始终夸我鼓励我。她的存在常常让我觉得自己是一颗人群中闪闪亮的星星。
要说身边的好朋友们不如她爱我吗,那也不客观。
实则是她眼里心里的包容度和赋爱能力更广,更阔。
遇事她更愿意站在我的角度来爱我。
换句话说,她更愿意理解我。
所以她让我觉得是星星,其实是她是太阳,照亮了我。
我希望自己像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