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高中毕业生高考完就去旅游了,女儿没去,一是觉得考的不好没心情去,二是想学点别的课,七月份就没出去。现在尘埃落定,虽然不是孩子想去的学校(孩子又痛哭了一场),但是是她喜欢的也是最适合的专业,孩子开始和同学计划八月份的岀行计划。
开始我们家是孩子爸爸不同意,妞同学的妈妈不同意,原因一是因为yq,二是就两个女孩怕不安全。我觉得孩子马上该上大学了,刚好利用出行的机会锻炼一下。
因为意见不统一,我就引导孩子再想想办法,怎样既能达到岀行的目的,又能让父母不担心?
两个孩子讨论之后,给的方案:
一、再找两个同学一起岀行(好处:人多了,家长相对放心一些;坏处:人多意见多,过程中会有不愉快,影响心情)
二、就她们两个,整个过程做好yq防护,考虑到安全问题,本次出行以几个核心城市为主线,避免去人烟稀少的地方。提前做好详细的岀行攻略。
两个孩子征求我的意见,我告诉孩子让我考虑一下。我觉得人多可以锻炼孩子们的团队协作意识,但是不利于培养个别孩子的独立能力(有人依靠)。根据女儿她们俩的特点,团队合作方面没问题,独立能力有待提高。我的建议是可以考虑第二种方案。
于是昨天晚上俩孩子在电话里开始讨论出行攻略:
计划岀行10一一15天,根据时间初步拟定几个大城市;预算出行费用。
选择城市,既然是孩子去玩,就让孩子自己做主,她们向家长寻求帮助时我们再说自己的想法。女儿站在地图前,像是领导人做发展规划一样,很慎重地和同学商量去哪些地方合适。
首选俩人都没去过的地方,都觉得有文化底蕴、有著名景点,而且路线也顺的地方。我听到这中间有南京,张家界,重庆等。
定交通工具的时候,孩子同学说都选择高铁,女儿看到重庆到郑州的高铁五百多,有点儿嫌贵。于是女儿在查过机票的价格后,跟同学商量,改高铁为飞机。理由1、飞机比高铁便宜,还省时间;2、同学没有体验过国内的飞机,正好可以陪同学体验。
我及时肯定女儿:乖,你刚才把高铁调整为飞机的说法,妈妈觉得你的安排听起来既省钱又快捷,还替你同学考虑,就是一个成熟的大人的思维,看来以后有啥事儿妈妈要多听你的意见。
最后女儿跟同学说,你白天也没啥课,我天天还得练车还得上课,就多辛苦你研究好咱的出游攻略,需要商量的你给我发微信。还有住宿问题,咱再约个时间研究。
我忽然觉得以前带孩子旅游我们安排好了行程中的一切,我们只重视孩子看到了啥,品尝了啥,而忘记了孩子真正参与到每一个环节的体验。对孩子来说全程的参与及对出行的掌控感才最难得。
纪琼院长说过,培养孩子的学习力其实也是在培养孩子的领导力。那么没有我们的陪伴,允许他们自己安排旅行,则会提升孩子的决策力。
(放手不是放任,我们家长有必要针对旅行和孩子展开成长对话,增强安全意识,保管好随身物品;模拟某些场景引导孩子解决突发问题;还有每天要跟父母报平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