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段文字浅显易懂,只要稍有点古文知识都能看懂。翻译成现代汉语,大致是这样的:
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大多数人都是以字面的意思理解,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孔子为什么偏偏用这三句话来告诫弟子呢?
在我看来,除了字面上的意思之外,如果结合儒家学派一贯的价值观。这段话大概还有另外一层意思:
在儒家思想的构架中,人的一生大致有四个层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个构架中,修身是一切的起源。而《论语》开篇第一则讲的其实是修身的三个方面:
1.能力锻炼
“学而实习”说的是不但要学,还要经常运用学到的知识,只有这样,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学习。学而不练,技能就会生疏。学而不用,就只是书呆子,不是真的会学习。
2.人脉建设
“有朋自远方来”说的是有远方的朋友到来。古人云:同道为朋,同志为友。一个人远方尚且有朋友,身边自然也不会缺少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这样的人,即便只是个布衣,能量也不可小觑。
3.胸怀宽广
“人不知而不愠”,很多地方将这句话中的“不知”翻译为“不了解”,我认为不是很合理,此处理解为“因不了解自己而冒犯自己”似乎更恰当些。一个人不被别人知道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要是因为这个都生气,那这人迟早要被气死。而一个人因为不了解自己而冒犯自己,自己还不生气,这才是君子的胸怀。
以上三点,其实就是成功人生的3个重要引擎。但凡一个人,要想获得点成就,都离不开能力、人脉、胸怀这三个关键因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三点就是确定人生版图面积大小的界桩。修身,就是要从这三个方面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