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基因和智能的较量

记得一个段子说,从基因的传递上来讲,鸡是最成功的。因为自然界中,老鹰吃掉一只小鸡,世界上就少了一只小鸡。而人吃掉一只小鸡,他就要想出各种办法,多养出一堆小鸡。所以你看,能列入人类食谱的动物,从个体的角度来说很悲惨,但是从基因的角度来说,反而是最成功的物种。虽然全球有70亿人口,但鸡的数量却高达227亿,另外人类每年还要吃掉658亿只鸡,没有任何鸟类能有这样的基因成就。

成功鸡

人类的家族传宗接代,也是传递基因,甚至是国家、种族之间的战争,个体的消失不算什么,争取到的资源,不也是为了传递基因后代吗?可是那些王侯将相,百年之后自身没有什么意义,只是后代有意义。

而我们在研究元宇宙的时候,不自觉的就会给数字智能设置限制——情感限制,不能对人类有伤害,成为底线。这是第一次全球的人类共识,大家都明白不管是什么人种,那个国家,在与数字智能竞争方面,预感到人类会弱得一塌糊涂。连人体都没有了,没有了基因传承,那还能叫人吗?想想真实可怕的事情。别看现在搞得很多智能东西都是人形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形并不重要。就像是假肢,不是说要装一个外观像腿,活动不方便的东西,而是完全替代脚,甚至超越脚的装置,比如刀锋战士。

功能假肢 刀锋战士

而恰恰也许智能才是真正的强者,从地球的上亿年演化,不同生物们一家独大的霸占地球,智能在不断的寻找他的宿主,从单细胞、多细胞、蕨类植物,恐龙、类人猿、到人类,谁才能发展继承智能?也许人类只是这个过程的一环。不管人类如何设限,智能会跟人类基因说,上帝给我关上一道门,同时给我打开一扇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1916年9月孙中山先生在浙江海宁观看钱塘江大潮题词

基因和智能的较量,如同中山先生说的,“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