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仅是基于海老一段工作坊录音的个人感受和疑问,并非结论,斗胆分享出来,只为求真知。
【微课笔录】
这段是海灵格学校100期微课第37期,伯特.海灵格的真声,英语引导,中文翻译。笔录如下:
如果一个人做心理治疗很多年的话,他可以被描述成为一个“失落的灵魂”。家族系统排列也是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开始的,很多一开始追随我的人也是心理治疗师。但是我所认识的所有心理治疗师都离开我了,所有人。
现在,我能在他/她这边立刻观察到的是,他/她的行事方式,他/她跟妈妈没有联结。我所认识的所有心理治疗师,都跟他们的妈妈没有联结。是的,你可以观察出来的。那,他们都想去拯救他们的母亲。他们不是坏人啊,你看,他们以为自己可以拯救自己的母亲。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两个句子在运作,其实也是一个句子:一句是,“我代替你(I for you)”,一句是,“我想要救你”(I want to save you)。他们从来没有成功过。他们做的是什么呢?他们就去做了心理治疗师。然后他们再次尝试。
在这个情景当中,谁处于掌控的地位呢?当然是那个案主。这是一个很小的细节,但是可以看出来。如果案主说,我够了,这个心理治疗师对于这句话会如何反应,他会高兴吗,还是会很遗憾?所以,到底是谁需要谁?那个心理治疗师需要那个案主。这就是为什么这个过程可以多年的继续下去。
我在美国有过比较夸张的经验。有一位心理治疗师说她跟案主有这样困难的情况。这个治疗师不知道怎样跟案主继续下去,然后我就问治疗师为什么这个案主当初来找你?治疗师说案主的胳膊有毛病,案主本人是一个物理治疗师,治疗师给他做治疗,几天之后案主好了。可之后,治疗师问你家里怎么样?从这句话之后,治疗师就成了案主的心理治疗师了。他对她非常的愤怒,因为没有成功。我问治疗师,他做你的案主多少年了?他说13年。所以说,她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就很明显了。她跟自己的母亲没有联结,她又怎样能帮助案主呢?所以心理治疗不过如此,所以要对这个部分有觉察。
【我的疑问】
虽然听到了海老的真声,但从内容上来说,我完全找不到共鸣,感觉很武断地把家排跟心理治疗划清了界限。而我原来以为,这个说法并不是来自伯特本人,而是其他人从商业推广角度故意挑起的屏蔽性竞争。如果是伯特本人说的,还真让我有些失望。(不过,今天再回顾,已无失望和纠结,更多理解成海老在有些“小我”状态下的言论,不妨碍我学习、吸收其大爱、宽广的部分——20190305补记)
之前听人分析过海灵格与德国心理圈的分裂,跟德国社会的新老德国人的代际间以及心理圈内老德国与亲美派的分歧有关,但这些应该是有历史背景的,伯特自己应该心中有数,不会由此去做狭隘的个人评论。否则,成了个人恩怨。
伯特说他认识的心理治疗师都离开了他,而且这些心理治疗师都跟母亲没有联结、无法帮到案主,而我们在2018年国际营上最后一天,引导“人生脚本分析”的罗格尔博士不是伯特的好友吗?他不也是心理治疗师吗?难道他也是跟母亲没有联结的蹩脚的治疗师?
那么这里伯特专指追随过他后来又离开他的心理治疗师?如果是,那不能代表所有的心理治疗师啊?而且是不是这些人在跟母亲联结上有问题才跟随他学习家排的呢?为什么家排没有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他们就跑了呢?那些没有追随他学习家排的是不是更多没有这方面问题、并不乏从业经验和成就不错的治疗师呢?
还有,如果根据对身边的人和现象做些观察,这样归纳出一些浅表的结论,就叫洞见,是不是太应付呢?这让我对于伯特所说的“现象学”和“洞见”方法的学理性和严密性产生了怀疑。这里我说的不是场域上的现象学,而是像类似对心理治疗师的观察(这节微课的标题是“关于心理治疗师的洞见”)。
还有没有可能这样几分钟的节选微课,很容易让人断章取义?那么海老原来整个是在什么时候和什么语境中说这一段的?是不是推及到了所有心理治疗师呢?
虽然一时对是不是应该以及是不是值得对海灵格学问较真产生了怀疑,出于对前期学习体验收获到的认知的珍惜和尊重,导师班的线下课程继续,海老的系列书籍阅读继续,以后有恰当的时机,我也会通过更直接的渠道寻求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