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在经历了一整天的谈判和签约,在链家那个憋闷的小会议室呆了一整天后,终于能够深深吸了一口北京寒冬的空气,往常会觉得它冰冷,而今夜,这空气格外的清新、舒畅,回头望一眼不远处的那栋高楼,来北京的第十五个年头,我们终于是把房子换到了二环内,终于还是买了学区房。
为什么买学区房?做这个决定不是一时的,可能是一个阶段一段经历过后的选择。2015年底我们两口子开始琢磨换房子,事实证明我们的这个换房的意识是相当后知后觉的。15年六七月的时候,妹妹一家将立水桥的商用住房卖掉,在东直门附件换了一个小两居,当时妹妹就劝我也把望京的房子换到东城学区吧,我们因为孩子当时才两岁,而且户口在东城集体户,当时丝毫不为所动,毅然决然拒绝了妹妹的提议。但仅仅是几个月后,身边的朋友同事好像约定好的,都开始了看房换房的折腾,我们两口子才被这种氛围带动着,抱着先看看房子的心态,开始了我们漫长而坎坷的换房旅程。
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就在我们开始看房的同时,北京的房价开始了火箭般的疯涨,在我们刚开始看第三套房子的时候,报价600万左右的两居室,业主在屋里对中介说,我这房子这价不卖,我要涨一个数!包括中介在内的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一个数”是什么概念,至此,在这个业主坐地涨价一百万的时刻,北京房价疯涨的时代来临了。。。
再接下来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人们都像疯了一样开始抢房子,位置朝向楼层都不是考虑的重点,能“抢”到一个和业主面对面谈判的机会才是重点,是个房子业主肯卖,那这个人就是极其幸运的,若是敢砍价,那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表现,因为你后面还排着一堆不在乎价钱的客户,你不买,自然有很多人会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自己的房子和东城的学区房之间的差价越来越大。期间,我们也确实谈妥并签约了一套还算不错的房子,但依然不出意外的被毁约了,业主觉得房子卖便宜了,赔了我们三万,我们的信心和精力大受打击,再加上16年我爱人要出国学习半年,换房的事情就这样搁置了。
17年“3.17”房地产调控政策出来后,市场逐步平稳,我爱人也学习结束,我们又开始了漫漫看房路,彼时距离我们最开始看房已经过去了一年多,我们的心态和感受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我们一直在纠结是要买东城的老破小还是在朝阳区换一个大点的房子提高生活质量,不断下行的房价坚定了我们还是要把房子买在东城的决心,北京的房价从五环外到二环内,呈现出阶梯型的降价模式,二环附近的东西城价格虽然也下降了,但相比较朝阳,跌幅可谓小之又小,加之东西城的业主对自己的房产蜜汁自信,但凡朝向楼层稍微好点的房子都是宁可不卖也拒绝降低价格,我们再三权衡,还是决定在东城买一套能住的学区房,一是工作地点在东城,离家离学校都近,二是上学问题用房子来解决,免去后续求人托关系的麻烦;三是东城房产保值性还是要好过朝阳区。于是,下定决心,先卖掉唯一的住房,再请中介发动一切力量帮我们找合适的房子。最终,在狗年春节假期到来前的一天,终于等到了一套业主急卖,且是理想学区的带电梯的朝南小两居,除了房子有抵押业主要卖方还债的风险外,房子本身已经是最大程度的满足了我们的预期和想象。于是,我们两口子和中介在第一时间约业主见面谈价格,在经过了整整一天的谈判后,终于签订了合同,买到了心仪的房子。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算是落地了。
为什么买学区房,可能因为很多原因。。。首先,一定是为了孩子上学。上学这件事,可以很简单,简单到它只是义务教育的开头,也可以很复杂,复杂到为了孩子将来能够理所当然的进入还算不错的小学,我们愿意“砸锅卖铁”的折腾、背负巨额的贷款、缩减生活开支,来实现这个“理所当然”;其次,是为了方便。学校距离工作地点近,接送上下学,交通成本时间成本都可以节约下来,孩子也免去每天早起的痛苦;第三,是为了我们自己。 我和爱人都是读大学进京,毕业后在京工作落户的外地人,到现在,来北京已经整整15个年头了。15年,我从二十岁的小姑娘到现在为已人母的中年妇女,每天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我深爱着她,但我于她,始终缺那么些归属感。而对我们来说,一所属于自己的房子,才是安全感的由来。所以我们在多年前选择了父母帮忙+贷款买房,多年后还是选择再给自己施加压力,再多贷款换房。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可能我们的选择在许多人看来是愚蠢的不值当的,但在我们自己,却是安心的。
深夜的北京万家灯火,尽显她的温柔,为时两年多的换房历程尘埃落定,未来的路还很长,一定也不轻松,我们全力面对,生活本不就是这样吗?何时轻松过!艰难不代表不精彩,我坚信这条路会越来越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