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思所想
第四章节我已经看了2遍了,现在总算有个框架,之前的注意力集中不了,看第二遍的时候才看明白管理的整个架构是什么样子的。管理本身不能构成护城河,但是管理者对资产配置的决策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护城河的评级。可能是创建护城河、加固护城河,也可能是侵蚀护城河。所以一家公司的管理团队能否有效的将股东资本配置到拓展公司护城河项目中去,以及能够通过股票回购以及红利发放平衡好股东现金回报,成为了极其关键的问题。经过星辰公司的改进管理评级关键因素包括:投资战略、投资时机与投资评估、财务杠杆的运用、红利和股票回购政策、执行力、薪酬、并联方交易和会计实践等。
投资者需判断公司的管理成果-------特别是短期成果-----是更多地决定于运气还是能力。管理里层在收购一家公司、开办一家合资企业、做出资本支出投资或回购股票的决定时,我们想要知道他们是出自怎么样的考虑。1:管理层当时有什么其它可选项?2:决策时机是否与产业周期想衔接?3:在宣布收购或者撤资的时候,行业主流估值水平有多高?
深耕细作
接下来,我们将以这些大的管理主题为框架,细致地考察常见的资本配置要素,将它们融入到我们的管理评估过程之中。管理评估分为:合格、模范和糟糕。
1:投资战略与估值
公司决定运用资本的时候,它有3种基本的选择:在投资、储蓄起来、返回给权利拥有者。再投资就是进行扩张性资本支出或者收购,这是多数公司使用股东资本的主要方式。在分析一家公司时,一个关键问题是,“在追求增长的过程中,公司是否在偏离核心能力”。即使一家公司持续的投资具有战略意义的领域,如果它在交易中总是支付过高的价格,我们仍将其视作一家不善配置股东资本的公司(让我想起我持有的格力电器,现在是否就是这样子的呢?当然肯定还需要我去关注和了解格力现在的情况)。巴菲特说过:不管是把钱用于并购项目还是用于股票回购----一定要以最低的价格进行交易。
2:执行
有些公司很喜欢在分析师集会或人数众多的会议上宣布激进的中期增长及其盈利目标,这的确可以在短期内刺激投资者的情绪。如果管理层能实现这些目标,那了不起。但如果他们做出的承诺明显的不切实际,那只能表明他们很不了解公司情况。这样的管理层很快就会在投资者和分析师心目中失去信誉,下一次在发表这样的言论就不会在被人信服了。
3:财务杠杆
管理层所做的有关资本结构的决策对股东权益、经营风险以及股价波动率都有深远的影响。要小心那些杠杆率和其业务不相符的企业。例如:一家公司处于资本密集行业,且其经营具有明显的周期性,那么管理层理应避免其承担过大的债务压力,因为这样会加剧业务的内在波动性,时股东权益资本承受风险。但如果一个处于稳定成熟行业中的公司既没有债务,也没有在投资的需求,这样的资本机构也不能为公司实现股东权益的最大化,因为这家公司本可以通过债务融资来降低资本成本。模范管理评级的公司在资本结构上一般都能长期保持债务与股权融资的适度平衡。
4:红利与股票回购政策
对于不同的公司来说,理想的红利政策也各有不同,但他们的共同之处应该是具有一惯性、可承受性和透明性。
一惯性:公司董事会可能通过协定目标红利支付率或偿债保障比率来决定公司常规的或特别的红利支出,也可能选择采取与盈利变化相一致的红利支付方式,但不管怎么样,理想的红利政策应该是稳定的,而不是岁经营环境时长变化的。
可承受性:红利政策应该与公司长远的业绩目标相关联,应为公司留存足够的现金以满足价值增值项目的投资所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相比于出在防御型行业的公司,出在周期性行业的公司应抽取更小比例的盈余用于红利发放。换句话说,公司的红利支付比率应与公司年度利润的可预测性同向浮动,以此保证更大的安全系数,反之亦然。
透明性:我们认为,打定了主意要将大部分年度盈余以后里的方式发放出去的公司,应该在年报中明确披露期确定好的红利政策。
回购作为一种向股东返还现金的方式得到了日益广泛的运用,公司应该全面的解释自己的回购政策并体现在年报。
5:薪酬
如果管理层的薪酬与短期盈利和现金流紧密关联,他们在实际决策中会更倾向于放弃长期价值增值的项目,减少短期的费用支出。这样对公司长期来说不利。费雪在说过:如果一号人物的工资比二号、三号人物的工资高出非常多,那是值得警惕的信号。
6:关联方交易
其实就是利益输送,通过公司把利益输送给家族企业或者朋友,从中获利。
7:会计行为
有过会计欺诈历史的公司,我们几乎一定会授予其糟糕的管理评级。我们期望,公司能对退休费用、折旧以及收入确认这些重要的会计变量做出合理的评估。
8:管理层的背景
我们会评价公司管理层的背景,看他们是否适合所在工作岗位。我们会考察管理层们的相关经历以阅历、他们以往的职业记录以及其他任何反应他们管理能力的因素。
9:健康、安全以及环境
简称HES。如果一家公司的HSE记录对公司的经营业绩以及股东权益造成了明显的影响,那么在平定管理等级的时候,我们会将其纳入考虑。
10:所有权结构
这段不是很懂,因为对公司的结构不了解。所以把整段都给记录下来如下。
这家公司的所有者是谁?这是一个简单的额问题,但该问题可以揭示出很多管理层和董事会决策的背后原因。在分析一家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式,我们会考虑他是否属于家族(如果有的话)控股、内部人控股、政府控股或多数股票有其它公司持有,也会查看他的股票是否依类别拥有不同等级的投票权。我们并不站在少数股东的立场上去考虑因果得失,尽管实际上,控股股东的经济利益常常与少数股东的利益紧密相连。如果由于其不合理的所有权结构,公司做出损害少数股东权益,且折减企业价值的经济行为,我们就会将该公司的所有权结构视为糟糕管理的一种表现。
11: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
例如:德国要求公司在董事会中安排雇员代表;在日本,很多企业在他们的供应商以及经销商中持有所有权地位。在一些情况下,董事会中的雇员代表可以更好地协调公司内部一些复杂的事情。所以德国模式会给公司带来一些优势;与供应商和经销商交叉持股可能会给公司带来降低交易成本的效果,因为这样会让上下游企业在价值连上实现纵向整合,也许正因为这点,日本模式有时会发挥作用。
12:与股东的沟通
特别是在公司在遭遇困难的时候,投资者在倾听管理层的言谈或阅读其书面语言时通常要留个心眼,理解在字里行间影藏的信息,读出言外之意。如果高层坦白的承认自己犯了战略性错误,那我们要鉴别坦白的时机,评估公司是否即将面临大的挑战。
另外我们不远看到公司时常发生修正公告信息的时间,因为这通常是业绩不好的公司在玩弄戏法,会让投资者对资本配置决策的评估有失公允。
总结
看书其实就是真实的看清书中的知识,而不是为了我“看完一本书”,这不是一个人任务,这是探索知识,虽然看的慢,但是一定要学到书中的知识,即使看2遍、3遍。这样的书籍看完一本我感觉可以顶上3本。第四章节的内容其实不多。总结下来我感觉就是2点大的关键点内容:1、管理层的资本配置策略。2、对股东回报(红利、回购股票等)。其它的10点我认为不是非常关键的要素,但是如果公司在这10点中做的非常不好,需要慎重的去考虑。下一章节将会对管理进一步举例说明,从几个行业说明,分别为:基础材料行业、消费品行业、能源行业、金融服务行业、医疗保健行业、制造业、技术行业和公用事业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