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到一个朋友的故事。在家备受宠爱的女儿被英语老师打了一巴掌。原由是当时班级刚好发完面包,英语老师准备上课了。女儿的嘴左右蠕动了一下,英语老师以为女儿在吃面包,就厉声地说,现在不能吃面包。女儿说,自己没有吃面包。英语老师觉得孩子在顶嘴,就走过去打了孩子一巴掌,打在脸上,并说:“吃口香糖也不行。”孩子回家跟家人说了,外公很激动,想着怎么能因为这样的事,打孩子呢?就要去找老师。外婆还有些冷静,觉得孩子虽然受了一些委屈,但毕竟没有别的伤害,而且平时老师也挺负责的,本学期又才来学校,可能是还没有完全适应。现在找工作也不易,觉得可以用较温和的方式与老师沟通。妈妈听从了外婆的建议,与班主任老师进行了沟通,班主任老师立即询问了孩子当时的情况,又联系了英语老师。英语老师当即打电话给家长说明了情况,并承认了自己的不是。并在见到孩子的时候,亲自给孩子道了歉。
当我听到这个故事时,为这个家庭处理方式当即点赞。他们在孩子面前展现出来的大度、不纵容一定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妈妈在给我说这个故事时,她说,听到孩子被打,不激动是不可能的,而且孩子还是在没有错的情况之下。但是,就像母亲告诉她的一样,当一个老师不容易,自己也曾是老师,难免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但是,如果因为这样的事,就让老师被处分或失去工作,就太过了些,于心不忍。所以他们觉得,既不想把事闹大,也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发生,所以,请班主任出面进行沟通,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且,自己的女儿平时确实有些骄纵,让她受到一点磨炼也不是坏事。
在这个事件中,值得点赞的还有班主任,收到家长反馈的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情况,抚慰孩子,并联系老师。没有任何的推脱、包庇,这样的处理第一时间安慰了家长的情绪与孩子的情绪。英语老师在处理这件事情上,表现就显得迟缓了些,如果她在自己冲动后,立即安抚孩子,联系家长,效果会更好。但好在她收到班主任的信息后,立即意识到,并主动承认、道歉,也算为时不晚。
当然,如果老师能够学会克制,那是更佳。反过来看事件,即便孩子真的吃了面包,老师就一定不能容忍吗?那是不是可以认为,如果孩子没有遵守规则,老师就可以动手呢?显然是不行的。但为什么总有老师忍不住呢?我觉得还是认知上的问题。
昨天我去另一个二年级的班代课,因为老师生病了。一个孩子在课堂上老是搞东西,不理我。我在别的小朋友做作业的空档走到他的位置上,他立即将自己的东西护住。我对他说:“老师不会收你的东西,将他们放到座抽里吧,来,在书上完成作业了。”孩子呆呆的看着我,可能没有想到,原来还可以这样操作?然后,他拿出了东西,写起来了。虽然我后来回头,发现他又玩了一下,但看到我走上讲台,他又立即将手放到桌面上,认真听讲。这个小事告诉我,对孩子小小的宽容,不一定会助长他的不良习惯,反而会让他们更加自觉,更加愿意修正自己的错误。面对孩子的错误,让他们修正的方法,不一定是激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