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专心做一件事的大道理不用我来多加赘述,各位几乎可以随便从一本鸡汤书里就可以得到很多的例子,在知乎上也有很多比较科学的方式可以让人做到。
本文讲的与之相关的概念是,沉浸。
沉浸这个词,比喻全神贯注于某件事物中。我们把学习当作一个湖泊,将自己的意识融入进去,然后上岸呼吸的一整个过程,就是沉浸。
社会各界各领域成功人士,都能使自己沉浸。比如我最喜欢的作家,村上春树,就能做到每天都沉浸在写作中一定的时间,而且他还每天坚持跑步。
但如果只是简单讲这样的一个过程,就不是我想表达的概念了。我讲得是一个人生阶段性概念——沉浸。
众所周知,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80、90后两代自然首当其冲,这以后的新世代,都在被大数据、网络、新科技深深的影响着。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每个人的内心都在逐渐变得浮躁。因为不再像之前的时代那样,所要学习的资料、书籍需要去购买或者特地去图书馆查阅。只要有一台可以接入网络的终端设备,并有网络,就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就获得所想学的知识。这就导致了人们转行业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正在降低。也正是因为如此,近年也产生了“多项潜能者”这样的概念,也就是所谓的“三分钟热度”的人才,“一万小时定律”的拥护者们正在受到质疑。到底“多相潜能者”是否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是否会成为未来的大势所趋等问题,我相信,时间会给我们答案的。现在的问题是,因为知识的获取通道太过容易,导致很多人,这个想学,那个也想学,而自身的自律能力和资质又不够,结果就使自己一事无成,内心又饱受挫折,对未来充满焦虑,然后致使自己原地踏步。
所以,从学习的角度出发,我认为,不论是“多项潜能者”还是专业专精者,都必须经历过“沉浸式人生阶段”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价值。
在此,我用一个通俗的词来形容这个概念,就是轻度闭关。比之武侠小说中,找一处封闭场所,不问世事,一心钻研武学这样的概念程度要轻。因为,在这个时代,人不可能完全做到将自己封闭起来,不可能不碰手机,不可能不动电脑。不论是家庭活动,还是工作事项,都需要我们在沉浸学习而后浮上水面透气的时候,看一两眼信息,以免突发事件的产生,影响自身的刚性计划。
而要进入我所说的“沉浸”状态,我认为在专注于一件事的同时,在休息的时间要做到简化人际关系、简化求知欲以及简化信息渠道三条。未来我还会进行补充、精确以及修改,目前就这三条。
我们先来谈谈第一条,简化人际关系。
在社交过程中,人际关系是不容忽视的一条,即便是普遍人际关系松散的it行业,人际关系都是一项比较基本的因素。(总要向大佬学习技术的,而且一定会加入技术交流群,不然跟不上时代,从而影响到自己的生存问题。)如果想要进入沉浸,那么首先必须简化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沉浸需要时间和精力,简化人际关系能帮助我们节省出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
至于怎么做,此处谈谈我个人考虑的问题,共以三个角度为起点思考:
1在已建立好的人际关系中
可以思考与哪些人的情感已经达到了不用以见面、聚会的方式去维系关系。(如果是真正的朋友,基本都不会打扰你。还有家人也不会打扰你。)
2在正在建立的人际关系中
可以思考哪些是有必要的,哪些只能是泛泛之交。(这个视个人情况而定。)
3未建立的人际关系。
直白地打个比方来说,就是你想谈一场不管不顾、一见钟情的恋爱吗?如果想,请直接结束阅读。因为你和我一样,对待恋爱的态度是把它放在第一位的,这对于学习来说不能用本文的概念而论。恋爱毕竟是不稳定的状态,随时可能发生吵架或者不可抗力的原因影响沉浸状态。当然谈恋爱就无法好好学习与工作也不是我的意思,只是那是两个人的相处模式来决定的。也有很多夫妻科学家的例子这里也不做赘述。而这与本文的概念有所出入,所以不提。
考虑到上述三点,我个人已经可以着手简化自身的人际关系了。当然我也不在此基础上做更具体的计划(比如具体如何取舍),因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标准,甚至我觉得肯定有大神能用许多例子来完全推翻我的想法。我这里只以我的想法为例子来作为一个参照,各位可以用更多的角度和方式去分析自己的人际状况,以此达到简化人际关系的目的。
接下来谈谈第二条,简化求知欲。
求知欲是一种十分恐怖的欲望。
科学诞生于求知欲,人类文明也诞生于求知欲。
而正如本文开头所讲述的时代背景那样,许多人因为想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既没有计划,也没有沉浸,导致了什么都想学,什么都学不精。而他们的成功案例“多项潜能者”并不是这种状况,他们也是求知欲非常丰富的群体,但是不论他们学什么,都能学到精髓。这是因为他们经历过多次“沉浸”,每样所学的学科,都沉浸其中一段时间达到精通的程度。他们虽然多次重新开始,但是他们学习新知识的时间很快。而这里的精通程度,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触类旁通,他们自身的知识体系已经产生了一种能嵌套各种知识的框架,这种框架可以帮助他们在学习全新的领域的时候,经过初期对于各种名词各知识点的翻译,随后就可以一日千里。
但是,想要达到触类旁通的程度,是很难的,所以我建议,要简化自己的求知欲,不要过多接触与目前所学毫无关联的知识体系,遵从“一万小时定律”。
不过你确实是一个“多项潜能者”,那么先耐住性子,沉浸到目前所学的知识领域中,暂时简化自己的求知欲,等搭建完自己的知识体系可嵌套式框架之后,再一点一点按照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学习自己所感兴趣的多项内容。
最后我们谈谈第三条,简化信息渠道
没错,正如标题,现在这个时代的信息渠道实在太多了!
比如腾讯新闻,微博,朋友圈,淘宝,抖音,公众号,知乎等甚至包括本文所发布的平台——简书。各家都有各家的特色,但其实所传递的信息可能是一样的。
要简化信息渠道,核心点在于,你到底想知道什么事到什么地步为止?一件事,通过多个写手,多种表达方式可以翻出花来。而你本身所想了解的是关于什么类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
再打个比方,现在打开手机微信,里面就有腾讯新闻的推送,有头条,你现在已经看到了,而恰好你的同事们现在就开始以这个为话题讨论起来了,这个时候,你已经了解到这件事、这个信息已经两遍了!如果你再去简书上看一篇相关热点文章,就3遍了。之后在你工作的过程中,不得已需要打开qq,腾讯新闻框再次跳出,你又要看一遍,已经4遍了。这时候,你觉得无聊,去刷了下微博,就会看到第5遍。
光如此就已经5遍了。你的记忆在无意识的时候,被强迫记忆了这件事五遍!
所以,要简化信息渠道。不必要重复性接受信息。
以上三条为怎么去进入“沉浸”,或者说怎么处理反复沉浸的过程中“透口气”的时间段以及怎么去避免离开“沉浸”的状态,避免浪费自己的人生,避免拖慢自己的进度。
而这篇文章,在我通过自身的反复实验以及了解更多相关理论之后,会对“沉浸”这个概念进行更精确的定位,以及更详细的补完。希望,未来它的完整版能对各位有所帮助。
灵感来源
最近是我的毕业季,我算是一个学渣。但是我对于工作上,那些能够得到直接利益的知识非常感兴趣,但是不论是简书上提到的文章变现也好、还是社会上一些速成班也好,在我粗略了解一下后,我发现自己的内心变得非常浮躁。我没办法静下心来学习目前我所就职工作的知识体系——工程。而这之中,又经历了一次感情波折,导致了我更加的浮躁。近期,又因工作的关系,接触到了JAVA,开始向已经入行的同学讨要了资料,看了点比较基础的东西。不过内心还是很浮躁。同学的一句,你要学习好这个需要耐心和专注,不然你不适合学习这个。(言下之意就是,不好好学趁早滚蛋。)立马点醒了我。当时的我脑袋中跳出来一个词,“沉浸”,是的,我需要让自己沉浸其中,不只是耐心和专注,而是要使自己在学成前,进入一个“沉浸”的人生状态,保持这样的节奏。
因而我行动起来了,立马开始了一些准备工作,比如这篇文章的诞生,就是为了预防一些干预性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我的学习进程在我所规划的时间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