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档期上映的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在全国热映,并在互联网上引起相当广泛的热议,它让世界看到了自己遮羞布下的耻辱。
一个十二岁的男孩儿赞恩,控告父母——“我控告的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多么大逆不道的一句话啊!我们过生日、过母亲节、父亲节,以各种方式纪念自己的幸运,以一生的孝道感恩父母把自己带到这个世界上。
人性真的这么矛盾吗?
赞恩的父母不停地生孩子,却并不珍惜他们的人生,并不抚育他们成长,因为他们连自己都养不活。所以,赞恩的不幸是“生”么?不,是“不养”。赞恩的故事来自于叙利亚难民的世界,他生存的社会也没有给成人世界提供正确的成长环境,他的父母也是从小赞恩一样长大的,那个社会的存在归咎于人类的错误。
在我们这个和平的、现代的国家进步到今天,我们对儿童的养育方法、儿童生理心理特征都加强了研究,这个时代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养育好每一条生命,每条生命的诞生都平等的享有生存和受教育的权利。
可是我们看到不幸的孩子还是很多啊。有很多长大成人了以后究其一生在摆脱自己童年的阴影,摆脱不掉童年的,只好摆脱自己。
昨天,我采访了一个冰妹(至于什么是冰妹,可以问度娘,她知道),这个不到20岁的姑娘,面庞白皙清秀,肤如凝脂。我问起她的身世,一提到父亲她就会哭,她从小跟父亲一起长大,父亲对她很严厉。她给我看她手腕上曾经自杀留下的伤疤,她说“我现在活着就是为了我爸。”
她自卑于自己的一切,她不承认自己拥有正当时的青春、姣好的面容和聪敏的头脑,她不恨她的家庭,不恨学校和社会,只想草草完结她不堪正视的一生。
我惋惜地劝慰她,希望她不要因为这次违法处罚更加堕落自卑:“犯了错误就再改,这并不可怕,如果你因为被处罚而变本加厉,那不是法律治病救人的目的,如果有什么困难你可以来找我,我不希望你就这么毁了”。姑娘又哭了,她说从来没有人关心过她。
她爸爸管教很严格,她也很在意爸爸,却说从来没有人真正关心过她。那么,她爸爸是怎么教养她的呢?
这个失足少女的经历,是典型的家庭关爱缺失造成的心理问题和 人格缺陷,这又是一对只生不养的父母。
《三字经》在一开始就讲了人的养育: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养不教,父之过……
生——养——育,这是作为父母最基本的责任模式。
在《何以家为》这部电影中,赞恩的父母在法庭上很委屈,以他们的认知,他们已经尽力了。我所认识的冰妹也一样,她的父亲一定也觉得自己有付出,有履行养育义务。
很多出错的人生所怪罪的原生家庭中,父母都充斥着因果命运的沮丧,他们不知道孩子的歧途本来就是他们的过失。
生而不养的父母虽然面目可憎,却不要忘了,生而错养的父母也比比皆是。
能够剥夺孩子们的幸福的,其实往往是本来最爱他们的父母。这不悲伤吗?
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老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们都知道,养花、养鸟、养鱼、养牛、养猪、养羊等,都要先懂得专门的方法,才可以样的好。可是很多人对于养孩子的方法,事先既毫无准备,事后又不加研究,好像孩子的价值,不及一只猪,一只羊。”
作为父母的你不知道有没有反观自己的表现?或许,你也正是一个努力带给孩子幸福,却不留神带给孩子痛苦的家长呢,只是多少的分别而已呢?
如果把养育孩子的过程换算成一个进度条,正确的那部分的比例要有多少才算养对了?我想我们都想尽量多吧。前面故事里冰妹的父母和赞恩的父母是生而不养的极端情况,他们的进度条大约是零或者个位数,那我们普通人大约又好到哪里去呢?有多少父母以为自己百分之百做对了,其实全盘皆输呢?我们没有办法用孩子未来的幸福来判断自己的方法对错,因为那来不及。或许有一个办法,也是唯一的办法:那就是用你的爱去感受孩子的快乐。快乐的孩子他的父母一定作对了什么。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很会爱孩子、教养孩子的母亲,但是今天我却对孩子很抱歉。
六岁的她,不记得两岁时的重病,不记得三岁时的海洋王国,不记得四岁时的动物园,甚至不记得前几天老师教的古诗。
可是她却分明的记得她两岁半时我因为她不想刷牙而暴跳如雷,摔断了她的电动牙刷;她记得四岁时我跟爸爸吵架;她更记得上个月我打了她一巴掌。
那次是她画不出来的简笔画书上面的图画,懊恼极了的她把书和笔都狠狠地摔掉地上,我很气她摔东西,口头制止了几次,最后就动手打了她的屁股。昨天,她嘟着嘴巴说起这件事:“你不是我,不知道我的情绪。我比你更生气。”
我向她道歉了,我理解了她那时的委屈:画不出画已经又恼又气,却被妈妈又打了一顿,真是个火上浇油的妈妈。我后悔这些行为减少了孩子的快乐,它们都在我的养育进度条里错误的那一边,无法弥补。
这样的育儿经验,有没有很眼熟?我们比那些生而不养的而父母究竟好在哪里,不要太盲目乐观了。真正要努力做个好父母,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快乐和他真正的需要,而不是专制的父母一言堂,一不小心就成了欺负小孩儿。
热播剧《都挺好》里面,苏明玉质问母亲为什么你们生了我却不好好养我,图快活么?她母亲打了她,在她已经受伤害的心上再戳一刀。她的前半生都活在母亲的阴影里,并几乎活成了她最不想要的母亲的样子。
影片的最后,苏明玉终于回想起母亲有曾经呵护她的画面,相信母亲是爱她的。只是这爱的方法太过专横,害她跟母亲的和解花了几十年,花掉了全部的母女情。
苏明玉幸运的拥有才华和机遇,虽然迟了些,终究获得了幸福和宽容。
我们不敢打赌自己有那份幸运,更不能赌上孩子的一生去验证他的童年是否有结要解,我们为人父母甚至为人祖父母的,最好管理好自己,不要去创造养育进度条的对立面,远离生而不养的坏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