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命运原型
命运原型(prototypes of fate):早期影响发展的事件,常发生在童年时期,提供了占星格局的最初表达。就这点而言,命运原型是建立格局最初意义的事件或事件模式。这种相同的模式在后来的(成年)事件中重现,这些事件在特点和意义上都和童年的原型相类似。
2 心理模式
心理模式(schema):将经验整理归入熟悉的意义类别的心理动力。从占星学的角度来看,心理模式就是行星配置。就像施加在外部现实上的心智俗套模式一样,心理模式为日常经验提供了熟悉的形式和意义。而由于心理模式是一种内在的认知模式,所以它和满足有关特定情境的特定需求的相应行为策略相关联。就这点而言,心理模式类似于计划。
3 病态的理念/信念
病态的理念 /信念(pathogenic idea/belief):个体通过创伤性经历所习得的残忍的、无意识的、限制性的信念,通常植根于童年时期。这样的信念之所以残忍,是因为它们预言了追求基本需求将给自己或挚爱的人带去伤害(疼痛、苦难);之所以无意识,是因为它们于意识之外运作;之所以有限制性,是因为它们妨碍到功能性的行为;之所以是病态的,是因为它们会招致苦难。
病态的信念强迫个体以以下方式行动:试图去恢复自己满足受挫的需求的能力。也就是说,人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驱动着去获取控制权,并掌控来源于负面理念的自我毁灭性的思维和行动模式。病态的信念常常反映在行星之间的困难相位上。
4 内心冲突
内心冲突(intrapsychic conflict):内心不协调的力量或结构之间的挣扎,例如星座中成四分相、补十二分相或对分相的行星之间所发生的情况。
冲突可以在心理状态方面进行分析。愿望是渴求的心理状态,比如幸福、快乐或亲密;恐惧是令人畏惧的状态,比如悲伤、痛苦或内疚。心智会预期可能源于满足需求的尝试的可能状态。预期的负面结果导致应用针对可怕状态的防御。当需求/愿望和作为内部限制而运作的防御发生冲突时,冲突就出现了。自我受到威胁,产生信号性焦虑(signal anxiety,一种负面感受,例如:恐惧或内疚),同时幻想着出现不讨喜的结果,即自己或挚爱的人会受到伤害。
换句话说,预期的不受欢迎的结果,即可怕的状态,被认为可能是追求满足基本需求的结果。为了应对信号性焦虑,自我试图通过妥协作用(compromise formations)来解决冲突,而妥协作用表现为神经性症状、健康调整(整合),或二者的某种结合。
5 投射性认同
投射性认同(projective identification):为应对内心冲突而出现的一种特定种类的心理防御。投射性认同是将自我危险而痛苦的面向投射到外部对象(个人或机构)上,然后在与被投射的部分相符的对象身上诱导行为的过程。这些被投射的部分可以是对象部分(和自我面向相关的对象形象),也可以是自我部分(和对象相关的自我形象)。
前者是直接投射,后者是被动到主动的投射。直接投射将引发强迫性重复,并增强目前人们将被刺激得像早期对象一样行事的可能性。因而,个体会无意识地反复演绎过往情节。通过重复先前的创伤性经历,个体努力去获取掌控,驳斥病态信念,再次处理旧的创伤和冲突。相反地,在被动到主动的投射中,你会向对象实施你曾经的遭遇,希望对象会做出更健康的反应,比儿时的你更加应对自如。这样你就可以认同对象的反应,那将是授予权力的和疗愈性的,会缓解与问题相关的焦虑。
6 强迫性重复
强迫性重复(repetition compulsion):强迫性重复早期创伤性的经历,试图获得对它们的掌控。很多人都表现出了重复痛苦情境的强迫性,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对于这些事件的发生也负有责任,也没有意识到当前情境和过往经历的关联。强迫性重复是记起一直被压抑之事的一种方式,试图解决和原始创伤性事件相关的焦虑或内疚感。在选择再次体验所害怕的事件时,无意识的目标是掌握和控制。
7 刺激发展
刺激发展(Priming the Pump):在心理占星学中,在咨询开始时,用于鼓励客户自我揭示的最初的问题或最低限度的解释性评论。目的是获得必要的信息,来分辨客户将自己的星图活出了什么程度。“刺激发展”的比喻借用于凯恩斯经济学,原指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泵的起动注水”指的是启动老旧的泵时,必须向其中注水来封闭吸入阀,使泵得以正常运作。实际上,“刺激发展”意味着在某一情境之中,投入少量你正试图从中摆脱的事物。
8 柏油娃娃综合症
柏油娃娃综合症(Tar Baby Syndrome):此概念引申自约耳·钱德勒·哈里斯(Joel Chandler Harris)的《瑞莫斯叔叔》(Uncle Remus)寓言(1881年)。在该故事中,兄弟兔(Brer Rabbit)遇到了一个物体,它长得像人,但实际上是裹着柏油衣服的火柴人。当柏油娃娃没能回应兄弟兔的问好时,兄弟兔试了一次又一次,最终出于沮丧感而戳了戳该物体。兄弟兔每尝试让柏油娃娃回应一次,就越来越绝望地受困于其中。
从心理学上来看,柏油娃娃综合症指的是一个人试图从另一个人那里获得某种特定回应(如爱、支持、确认)的关系,但在这么做的过程中,这个人变得绝望纠缠而无法自拔。问题源于这个人没能看出另一个人的能力是被削弱的,即个体所依附的那个人缺乏满足其愿望的能力或(出于心理原因)意愿。如果一个人因为没能获得所需要的回应,而无意识地责怪自己,那么他/她就无法放下,也无法转向更加合适的目标。
9 替代对象
替代对象(Surrogate Objects):个体试图从他人身上获得父母(原始对象)没能提供的心理供给,此处的他人即为替代对象。就这点而言,替代者所代替的是过去承担某一特定角色的人物。无论原始对象没能做到什么(不管是做了不该做的事抑或是不作为),该个体都试图通过在替代对象身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来扭转结果。简而言之,替代对象是成年替代者,个体试图通过他/她解决和父辈的早期冲突、创伤和匮乏感。
10 归谬法
归谬法(Reductio ad Absurdum):拉丁语,意指“归谬法”(reduction to absurdity)。它源自于苏格拉底问答法,构成了一种技巧,将论点或假设归于谬论,具体做法是将其前提拓展至其逻辑极限,从而揭示结果的荒谬性,因此来驳斥论点或证明论点的不可信性。
应用到心理占星学上,归谬法涉及到以下情况:个体的错误信念已经导致了荒谬、滑稽的结果,从而迫使该人意识到并且重估自己困境之下的信念的有效性。
例如,金星四分海王星的女性相信,如果她足够自我牺牲,且忍受足够长的时间,那么她就会保留住(或重新得到)伴侣的爱。但是,她的伴侣不断地带妓女回家,还在她隔壁房间和妓女们做爱,这种行为持续恶化,直到该女性终于意识到,她的信念已经导致了荒谬的、滑稽的,并且可怕的痛苦局面。
火星对分冥王星的男性相信自己可以勇敢面对任何危险并且存活下来。这种信念促使他去阿拉斯加荒野地带徒步,却遭遇了危机,他对此准备不足、无法逃脱,最后死于饥饿,就像《荒野生存》(Into the Wild)中克里斯多夫·麦肯迪尼斯的案例。
原文出处:若道占星
作者:格伦·佩里
毕业于赛布鲁克学院(Saybrook Institute),获得心理/意识研究专业博士学位,目前已是一位拥有三十多年从业经验的美国职业占星师和注册心理治疗师。他曾任国际占星研究协会(ISAR)以及联合占星大会董事会(UAC)副主席,也是ISAR突破性道德标准的设定者。
在学生时代,他的获奖博士论文《意识的变异》(Mutations of Consciousness)就将占星学的有机世界观与科学和心理学的新思维模式结合在一起。在过去的三十年里,格伦通过对心理学概念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性整合,扩充了占星学领域。
格伦是占星心理学学院(Academy of AstroPsychology)的创办人,教授心理占星学课程,聚焦于占星学作为一种人格理论,发展模型,原型语言和诊断治疗工具。他还是康涅狄格州研究生院(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Connecticut)原型宇宙学与意识进化项目的负责人。
目前,佩里博士已经撰写了7本著作,涵盖了包括占星学作为一种心理学语言,占星学的治疗用法,占星学研究的新方向,占星学领域的议题&道德,以及黄道作为一个发展阶段模型的不同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