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切换的舞台节奏,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壮烈凄婉的革命爱情,让人屏息的高难杂技,这一切首次融合在一部作品里。
为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上海解放70周年,上海杂技团、上海市马戏学校联合创排了一部红色主题杂技剧《战上海》已于5月与观众见面。为了创作海派杂技首次制作真正意义上的红色题材、军事题材杂技剧,特邀董争臻、李春燕、刘亮等多位军旅艺术家组建创作团队为其量身定做。
记者专访了《战上海》执行导演、军旅舞蹈家刘亮。
记者:囿于杂技的表现形式和叙事能力,在以往文艺演出中,杂技大多作为单个小节目出现,很少以整台剧目的形式出现,您是如何让杂技“讲故事”的?
刘亮:演出分为七杀之令、血战外围、智取密件、暗巷逐斗、青春誓约、铁骨攻坚、雨夜飞渡、生死黎明以及序幕、尾声多个段落,通过正面战场和地下斗争两条故事主线的交替展开,塑造了解放军战士江华和地下党白兰两位革命者的形象。
《战上海》采用了以小见大的叙事手法,以小人物见大情怀,以解放上海战役史实为故事线索,设计了环环相扣的8个场景,包括地下党组织人民群众为保护发电厂等重要城市设施,艺术再现了解放军攻坚战斗时的壮烈场景,叙述了解放上海的艰苦卓绝历程,讴歌了革命先烈献身上海解放事业的牺牲精神。
记者:杂技剧《战上海》有哪些艺术创新?
刘亮:《战上海》采用了17个保留和新创节目,涵盖了杂技、魔术、滑稽等样式,创新了9种表现形式,在杂技技巧、道具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创新。
剧中,该团在国际上屡获金奖的“八人造型”用以表现国民党军死守的姿态,进而衬托出人民解放军突破守围之困难。“双人组合——力”则用来表现外围战中打得最艰苦的高桥之战,简约传神。
此外,还巧妙融入了手技、柔术、双人爬杆、男女对手、魔术手杖等多种杂技手法与音乐的组合,展现了四位公开身份迥异的地下党员在国际饭店宴会中智取密件的全过程。
为了展现两位主人公从相识相恋到为了共同信仰而暂时分别的情感历程,我们还借助多媒体技术和双人滚环、双人力量、双人绸吊等形式。
惊险刺激的杂技表演,配合 “声”、“光”、“电”、“影”、“景”等现代舞美科技的运用,最终呈现出一部颇具观赏性、创新性的战争题材杂技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