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星学一一七政四余,是一门充满中国特色的星命学,其体系天地人三才兼备,并有先后天系统之分,后天系统类似西洋占星和印度占星,然其天文背景及吉凶研判逻辑则大异于西洋占星和印度占星。
这是一门高冷的玄学学科,其复杂的阴阳五行生克常让西占爱好者望而却步,而传统命理爱好者,对阴阳五行生克比较熟悉,由于缺乏对星和宫的深层理解,则深入解盘是学习的瓶颈;如何学习七政四余呢?
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初由八字入手,师蔡昔琼老师,后结缘西占印占,师杨腾山(国正)老师,传统命学为贯通阴阳五行吉凶法则打下基础,而西占印占的研习,则补传统政余解盘短板。
对于传统命理爱好者,除了贯通阴阳五行吉凶法则,在解盘方面,基础的星性宫性的解读,是必须下功夫补齐的内容;经过西占解盘训练的政余爱好者,则在了解政余结构及解读逻辑后,必须下功夫于阴阳五行吉凶法则的学习;学员中,有西占及八字基础的,是进阶最快的。
在政余学习中,困扰大家的问题,如何安命?三主(命宫主身主度主)以何为重?何时用宫?何时重度?宫制选择的逻辑?如何厘清星宫度作用关系?以及核心的吉凶研判法则等等,如果有缘过来人的指引,则可少走弯路而登堂入门。
何时用宫?何时重度?
十二黄道宫,因立命宫而分出后天十二宫位,在运用后天系统解盘推运,我们釆用宫主,釆用校正古宿制;先天系统为依28宿恒星作解读的先天系统,即《星海词林》体系,我们重度,且选用恒星制。
宫制选择的背后逻辑
校正古宿制,其天文背景是黄道十二宫依回归今制,而28宿恒星躔度则依恒星制
阴阳四时变化,是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运动形成的,而四时五行生克是吉凶研判依据,故行星黄道十二宫行度沿用回归今制,吻合地日关系的四时节气变化;28宿恒星体系是中国古人的天文观,即拱极观,依北斗七星为恒定不变的宇宙定点,形成地球与28宿恒星的相应关系,故在行星躔宿度上,依恒星制;校正古宿制刚好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
《星宫作用辨正》及独门阴阳五行吉凶法则为学员分享学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