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阿德勒有一个“课题分离”理论,说判断一件事是谁的错的标准:谁的损失大,就是谁的错。
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张子强绑架李泽钜案
1996年,悍匪张子强经过周密计划,绑架了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
最终,李嘉诚花了10.38亿元赎回了儿子。
整个过程,惊心动魄,电影都没有这个惊险刺激。
其中,李嘉诚和张子强的一段对话,非常令人深思。
张子强问李嘉诚:
你为什么这么冷静?
李嘉诚:
因为这次是我错了。我们在香港知名度这么高,但是一点防备都没有做,比如我去打球,早上五点多自己开车去新界,在路上,几部车就可以把我围下来,而我竟然一点防备都没有,我要仔细检讨一下。
明明是张子强违反了法律,绑架了他的儿子。李嘉诚缺说自己错了。
为什么?
确实,从法律上来说,肯定是张子强错了。
所以张子强要为他的行为坐牢,接受法律的制裁。
但我们站在李嘉诚角度,也许这种事情通过加强安保等措施,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却没有做。
最终导致了儿子被绑架,花10.38亿赎回。
还好最终破财消灾了,如果被撕票,那损失就更大了。
这时,即使用法律制裁了张子强又有什么用?
损失已经发生,且无法挽回。
所以,李嘉诚这时说他错了,是他真觉得自己错了,不是客气。
而李嘉诚这种处事方法,在心理学领域就是上述提到的阿德勒的课题分离。意思是指,当你想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时应该采取的一种态度,不要把别人的课题和自己的课题混在一起。
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就好了。
据此,有人总结除了三种对错观:
1)法学家的对错观;
2)经济学家的对错观;
3)商人的对错观。
今天,群友A向众群友抱怨说B删除了自己微信好友,前段时间还聊的好好的,不知为什么在群里问了B两遍,都没得到回应。
看得出,不被回应加重了A被删除的伤害。A抱怨、责怪B,这也是我们通常一般人的反应。
根据课题分离理论,受伤害的是A,承担责任的也就应该是A。
或许从伦理上讲,B不打招呼删除、不回应是错了,可是事情已然发生,责怪于事无补;从经济学角度,A生气责怪是在浪费自己时间;商人角度,A伤心难过还是消耗A的心理能量,导致自己情绪低落,心有怨气于人于己都不利。
所以,是A的错。
再比如:一个人走在人行横道上,一辆卡车呼啸而来。
所有人都大声呼喊他让开。他淡定地说:他不能撞我。
他撞我是违反交规的,他全责。我就不让。
最后这个行人被撞死了。
这是谁的错,卡车司机的错?当然。
但是这样的认知无法救命。
这个行人要认识到:这是我的错。
我应该让开。因为死的是我。
自己受损害,只能怪自己,也只有自己才能改变故事最终的结果。
靠自己,自强者万强。
注:截屏内容已征得当事人同意
在此表示感谢。